聯合國1月13日發布的《202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稱,由于疫情、勞動力市場、供應鏈、通脹壓力等因素,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持續放緩。報告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4.0%,2023年增長3.5%。世界銀行此前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也提出了類似判斷,估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4.1%,2023年增長3.2%。報告指出,受強勁消費增長和資金回流的推動,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強勁,貨物貿易超過疫情前水平。但隨著貨幣和財政刺激效果開始減弱,供應鏈出現中斷問題,到2021年底,全球經濟增長勢頭大幅放緩。許多經濟體通脹壓力不斷上升,給經濟復蘇帶來額外風險。此外,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新一輪疫情構成新挑戰,疫情造成的人員和經濟損失預計再度增長。報告估計,在未來兩年乃至更長時間,就業情況仍將遠低于疫情前水平。其中,美國和歐洲的勞動力參與率仍徘徊在歷史低位,因為許多在疫情期間失業或離開勞動力市場的人尚未返工;發達經濟體勞動力短缺,導致供應鏈挑戰增多,通脹壓力加劇;發展中國家由于疫苗接種進展緩慢,用于刺激經濟的支出不足,其就業增長依舊疲軟;非洲、西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就業復蘇將比較緩慢。在就業復蘇乏力的背景下,極端貧困人數仍將遠高于疫情前水平,最弱勢經濟體的貧困將進一步加劇。到2023年,非洲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將持續上升。對于近期包括美國在內多國中央銀行釋放的加息信號,報告認為這在通脹壓力上升的情況下有其必要性,但快速撤出貨幣刺激措施可能會破壞脆弱的復蘇,加息可能導致的資本外流也許會進一步削弱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可持續性。許多財政和債務狀況不佳的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協調一致的國際支持以減免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