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國際能源署的一份報告稱,除非加快結構性改革,否則未來三年全球電力需求增加,可能導致市場波動和高排放。該報告稱,2021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了1500太瓦時(TWh),同比增長6%,這是自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復蘇以來的最大增幅,也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總增量。報告稱,2022年至2024年預計需求將平均增長2.7%,不過新冠疫情和能源價格高企可能會削弱需求增長。報告稱,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前兩年下降后,2021年也攀升至歷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長7%,并將在未來三年保持在同樣的水平。國際能源署表示,能源消費激增,加上天然氣和煤炭短缺,造成了電力價格波動、需求受損,并對中國、歐洲和印度的發電商、零售商和終端用戶造成負面影響。與2020年相比,國際能源署的2021年主要批發電力市場價格指數幾乎翻了一番,比2016年至202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64%。在歐洲,2021年第四季度的價格是2015年至2020年平均價格的四倍多。日本和印度的電價也出現了類似的強勁上漲,而美國電價較為溫和,因為天然氣供應受到的影響較小。報告稱,2021年燃煤發電增長了9%,占需求增長的一半以上,并創下歷史新高,因為天然氣價格飆升使煤炭這種燃料來源更具競爭力。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增加了6%,燃氣發電和核能發電分別增加了2%和3.5%。報告預計,到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將同比增長8%,占同期總需求增長的90%以上。化石燃料發電料持平,煤炭發電略有下降,天然氣發電平均增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