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中國進行2021年第四條款磋商后,IMF發布了一份年度評估報告。鑒于消費持續疲軟,IMF在報告中預計中國今年的GDP將增長4.8%,低于之前預測的5.7%。IMF認為,中國的反彈在很大程度上仰賴國有部門的投資以及出口,對此指出,“投資驅動的復蘇已逆轉了早先來之不易的經濟再平衡方面的進展,加大了實現中期可持續高質量增長的難度。”報告顯示,中國國有企業的生產率平均只有同行業民營企業的80%。為保持未來的經濟增長,IMF認為中國必須再次加快關鍵實體部門改革,以此提高生產率。IMF還呼吁要采取措施以確保民營企業與國營企業競爭時的公平性,并警告稱有必要采取這類改革措施來應對生產率增長放緩問題。報告同時指出,中國經濟失衡情況加劇,將導致向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的轉型延遲。IMF建議,財政支持應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這將減少家庭的預防性儲蓄,促進經濟向消費和服務業再平衡,幫助實現高質量增長轉型。在報告中,IMF認同中國關于加強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隱私、完善數據治理重要性的看法。但也指出,監管機構針對科技從業者和其他行業的一連串“看似并不協調一致”的行動,被市場視為正在“削弱民間企業扮演的角色”。IMF稱這類改革或許有助于增長,但可能損及市場信心,反過來可能導致投資減少。在此背景下,IMF建議以透明、可預見的方式實施監管措施,以減少政策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