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多個機構和相關組織都認為,中國應該重新評估其疫情“清零”政策,因為其已逐漸成為經濟負擔,影響中國國內及全球經濟復蘇。澳新銀行近期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在2月15日發布了相關研究報告。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的“清零”政策,對于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目前中國僅有占GDP比重2.6%的經濟受到“動態清零”的影響。假設這樣的影響持續一個季度,這一影響是年度GDP的0.6%。報告稱,中國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是房屋租賃、商業服務以及酒店和餐飲,這些只占到中國總體經濟增長的4.7%。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們認為,零售行業在“清零”政策中遭受打擊,還沒有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但是這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局限在地方,并沒有擴大到全國層面。報告稱,嚴格的邊檢并未導致供應鏈瓶頸,中國的集裝箱周轉速度反而比許多國家都要快。此外,嚴格出境要求打消了許多人出國旅游的想法,鼓勵人們在國內消費,中國的外部收支平衡也因此受益。由此澳新銀行得出結論,導致中國目前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新冠疫情,而是結構性改革,例如加緊多個行業的管制、削減債務、減少碳排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