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根據2017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額及歷年同比增速,計算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額。這一投資額與GDP中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相比,得到2019和2020年固定資本形成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分別為57.15%和56.98%,均值為57.07%。據此計算,2021年基建投資固定資本形成至少為87207.28萬億元,占當年GDP(不變價)的比例至少為8.39%。也就是說,在不考慮乘數效應(基建投資拉動就業、收入和消費等)的情況下,按照不變價計算,基建投資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至少帶動GDP增速提升0.08個百分點。2022年經濟要實現5.5%的增速(即比2021年提高0.4個百分點),基建增速至少應提高至5.4%,至少比2021年多投資8280億元。如果考慮出口超預期下行的風險,則需要的基建投資增速將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資產投資中有較大部分是土地出讓金,而土地出讓金不計入GDP。在基建投資固定資本形成中,由于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等土地交易成本相對較低,所以上述57.07%的轉化比例實際上低估了基建投資對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盛松成模擬了不同轉化比例下,今年我國基建投資所需規模。以2017年為基期,計算得到2021年基建投資額為152814億元,2021年GDP不變價為1039653.9億元。假設基建投資轉化成基建投資固定資本形成額的比例分別為60%、70%和80%,那么今年經濟實現5.5%的增速,今年基建投資需分別比去年多7924.32億元、6934.17億元和6191.5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