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傳統汽油車領域,國際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占有明顯優勢,但在電動車領域,形勢卻出現了逆轉。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電動汽車也正在這個涉及5000億美元的市場中快速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前四個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一倍多,達到149萬輛。然而,在今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前十名汽車制造商中,僅有特斯拉一家國外品牌排行第三。領先的中國企業比亞迪在今年銷售了約39萬輛電動車,是特斯拉在中國銷量的三倍多。而排名第一的傳統汽車制造商是大眾汽車與一汽集團的合資企業,其電動汽車銷量僅排名第15位。這幾乎逆轉了汽油車時代的格局。自1990年以來,國外汽車品牌一直在中國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也在傳統汽車銷量中保持約60%至70%的份額。日產首席執行官內田誠就此警告,傳統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面臨的挑戰之大,一些品牌甚至可能在“三到五年內從中國消失”。對于這一現象的原因,大眾汽車內部人士表示,國外汽車品牌設計時更加考慮歐美市場,注重性能與耐用性。但在中國的城市中,“客戶大多數時候甚至無法將車速超過60公里/小時”,相關設計的優勢也無從體現。此外,國外品牌電動車在智能系統的開發與本地化上還亟待提升,包括對中國消費者常用的軟件生態的支持等。在產品本地化與智能化程度得到提升之前,國外新能源汽車品牌恐怕很難贏得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