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銀行的一份新報告,未來幾十年能源轉型所涉及的金屬需求將激增,可能會大大推高這些金屬的價格。該報告稱,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對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需求可能持平甚至下降,但隨著電動車、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低碳技術等綠色能源及技術的發展,金屬和礦產需求可能會上升。世界銀行表示:“這些金屬的價格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這將取決于能源轉型的速度和方向、礦業資本投資的規模、這些行業面臨的環境限制、以及政策措施和激勵。”世界銀行稱,銅和鋁都被列為能源轉型的主要受益者。銅可用于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電網、電動車和電池充電基礎設施;而鋁可用于電池包裝、氫燃料電池和太陽能光伏發電。其他重要金屬還包括鉻等合金元素和鐵礦石,鎳、鋰和鈷等電池金屬,以及稀土和鉑族金屬。世界銀行指出,其中一個主要風險是,相關礦產供應往往可能集中在世界某些重點地區,這一點在其他大宗商品領域并不常見。世界銀行表示:“與石油生產相比,全球金屬生產和消費在地理上要集中得多。尤其是中國,是所有精煉賤金屬的單一最大消費國和生產國。同時中國約占全球金屬消費量的50%,而其原油消費僅占全球原油產量的15%。”同時根據行業組織國際鈷業協會(Cobalt Institute)的數據,超過70%的鈷生產都集中在剛果民主共和國,90%以上的化學加工在中國。鈷是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關鍵材料。該報告稱,這可能會導致供應風險和價格波動,同時也會給擁有這些礦產及加工產能的國家輕松帶來大量收入。世界銀行還呼吁決策者“提供一個有利的政策環境,確保有足夠的投資進入金屬生產,以避免未來出現短缺”。這將包括確保在發現資源的情況下可以迅速擴大項目,同時提供補貼,提高回收率和使用碳定價。世界銀行表示,應該建立一個類似于國際能源署的組織,重點關注金屬和礦產,以協助數據收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