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經濟形勢,官方說法是,中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預期轉弱,需求收縮,供給沖擊。所謂預期轉弱,實際上是指市場不看好未來,主要是企業家的預期不好,業績不好就沒有信心,而信心不足將很難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為什么國內會出現預期轉弱?國內媒體引述了清華大學魏杰教授團隊所做的大數據分析,發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對“三次分配”與“共同富裕”概念理解偏差。去年年初,國家提出“三次分配”與“共同富裕”概念。結果好多企業家問:是不是要劫富濟貧?是不是要搞平均主義?實際上,“三次分配”是現代經濟學的重要理論,沒有劫富濟貧和搞平均主義的意思。這種理解偏差,導致企業家們很緊張。二是“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概念引發打擊資本的擔心。2021年5、6月份的時候,國內提出了“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概念,并陸續在資本擴張的一些領域采取了一系列動作,導致人們以為國家要打擊資本,引起企業界的緊張,這時候就不可能再去搞投資,增加消費。實際上,“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并不是要打擊所有資本。三是人們擔心中國是否會進入金融風險持續爆發的階段。從2020年開始,金融方面不斷在“暴雷”,不斷產生一些有重大影響的金融問題。例如房地產流動性問題,房地產暴雷,還有信托暴雷,2021年差不多每個月接近100億不能正常兌付,一年達到1000多億,人們感到中國金融風險可能要持續爆發,所以預期不好,不敢投資,更不敢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