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貝萊德投資研究所放棄了持續數月的對中國看漲立場,稱因為疫情封鎖和地緣政治,中國市場的未來正面臨風險。在報告中,貝萊德表示,該公司現在建議對中國的股票和債券采取中立立場,因為對疫情的應對措施正在造成越來越大的損失。去年10月,貝萊德曾將對中國的看法提升至“適度看好”,并將對中國股票的評級上調至“增持”。策略師當時指出,中國為應對經濟放緩而采取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有助于提升市場。然而,隨后的數月中,MSCI中國指數遭遇了28%的跌幅,遠高于MSCI全球基準指數11%的降幅。盡管中國政府正采取措施提振經濟,但嚴格的防疫措施與城市封鎖已動搖了經濟學家的信心。此外,俄烏戰爭引起的地緣政治危機也加劇了這一擔憂。自戰爭爆發以來,由于擔心中國會卷入歐美對俄的經濟制裁戰,全球投資者開始謹慎地撤離當地資本市場。貝萊德稱,對中國與俄羅斯關系的關系以及隨之引起的地緣政治風險感到擔憂,這意味著外國投資者可能因為監管或其他原因避開中國資產。貝萊德并非近期唯一發出警告的分析者,5月8日,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的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也一改態度稱,鑒于嚴格防疫下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活動放緩,以及“與俄羅斯綁在一起”后的負面影響,中國經濟恐怕很難實現5.5%的增長目標。更早之前,野村控股、惠譽和IMF等機構也曾先后因相似的理由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類似的警告逐漸增多,值得引起中國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