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奧地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ustria, Die Republik ?sterreich)。
【面積】83878平方公里。
【人口】881.75萬(2017年11月14日),其中外國人138.96萬,占總人口的15.76%。少數民族有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匈牙利人,約占總人口的0.5%。官方語言德語。61.4%的人口信奉天主教。
【首都】維也納(Wien),人口188.72萬(2017年11月14日)。
【國家元首】聯邦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2016年12月4日當選,2017年1月26日就職。
【重要節日】新年:1月1日;復活節:每年春分月圓之后第一個周日(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間);獨立日:4月27日;五一國際勞動節:5月1日;國慶日:10月26日;圣誕節:12月25日。
【簡況】中歐南部的內陸國。東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接斯洛文尼亞和意大利,西連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與德國和捷克接壤。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平均氣溫1月為-2℃,7月為19℃。
公元996年,史書中第一次提及“奧地利”。12世紀中葉在巴本貝格王族統治時期形成公國,成為獨立國家。1278年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長達640年的統治。18世紀初,哈布斯堡王朝領土空前擴大。1815年維也納會議后成立了以奧為首的德意志邦聯,1866年,奧在普奧戰爭中戰敗,邦聯解散。1867年與匈牙利簽約,成立奧匈帝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解體,成立共和國。1938年3月被德國吞并。二戰后被蘇、美、英、法四國占領。1945年4月成立第二共和國。1955年5月,四個占領國同奧簽訂《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國家條約》,宣布尊重奧的主權和獨立。10月占領軍撤出,奧重獲獨立。10月26日,奧國民議會通過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不允許在其領土上設立外國軍事基地。自1965年起,10月26日被定為奧國慶日。
【政體】實行聯邦制和議會民主制下的總理負責制。
【憲法】現行憲法1920年11月10日生效。1925年和1929年通過兩項附則。1934年憲法被廢除。1945年奧重建后宣布1920年憲法和兩個附則繼續有效。憲法規定,奧為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由普選產生,任期6年。總理為政府首腦,任期5年。
【議會】由國民議會和聯邦議會組成。國民議會制定法律,主持新政府的就職儀式,可通過不信任表決罷免聯邦政府及其成員。聯邦議會代表各州的利益,有權將國民議會通過的法律提案駁回,但如國民議會堅持原案,聯邦議會不得再提異議。國民議會共183席,按比例代表制產生,任期5年。本屆國民議會于2017年10月選舉產生,各黨所占席位:人民黨62席,社民黨52席,自由黨51席,新奧地利黨10席,皮爾茨名單8席。議長任期5年,現任議長沃爾夫岡·索博特卡(Wolfgang Sobotka,人民黨)。聯邦議會共61席,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選派,議長由各州輪任,任期半年。現任聯邦議會議長賴因哈德·托德特(Reinhard Todt),任期至2018年6月30日。
【政府】2017年12月18日人民黨和自由黨黨組成聯合政府,設13個部,成員如下: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Sebastian Kurz,人民黨),副總理兼公務員、體育事務部長海因茨-克里斯蒂安·施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e,自由黨),負責歐盟、文藝和媒體事務的總理府部長格諾特·布呂梅爾(Gernot Blümel,人民黨),婦女、家庭和青年部長尤利婭尼·博格納-施特勞斯(Juliane Bogner-Strau?,女,人民黨),教育和科研部長海因茨·法斯曼(Heinz Fa?mann,無黨派,由人民黨提名),就業、社會福利、衛生和消費者保護部長貝婭特·哈廷格-克萊恩(Beate Hartinger-Klein,女,自由黨),交通、創新和技術部長諾貝特·霍費爾(Norbert Hofer,自由黨),內政部長赫伯特·基克爾(Herbert Kickl,自由黨),歐洲、移民融入和外交部長卡琳·克奈斯爾(Karin Kneissl,女,無黨派,由自由黨提名),可持續和旅游部長伊麗莎白·克斯廷格(Elisabeth K?stinger,女,人民黨),國防部長馬里奧·庫納謝克(Mario Kunasek,自由黨),財政部長哈特維希·勒格爾(Hartwig L?ger,無黨派,由人民黨提名),憲法、改革、簡政和司法部長約瑟夫·默澤(Josef Moser,無黨派,由人民黨提名),數字化和經濟區位部長瑪格麗特·施拉姆伯克(Margarete Schramb?ck,女,人民黨)。此外,內政部和財政部各設1名國務秘書。
【行政區劃】全國劃為9個州,它們是:布爾根蘭、克恩滕、上奧地利、下奧地利、薩爾茨堡、施蒂利亞、蒂羅爾、福拉爾貝格、維也納。州下設市、區、鎮(鄉)。
【司法機構】全國有三個法院系統:憲法法院,審理涉及憲法、特別是地方與聯邦政府糾紛的案件,院長暫空缺;行政法院,負責涉及官方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糾紛案件,院長魯道夫·蒂內爾(Rudolf Thienel);普通法院,負責刑事和民事案件,最高法院院長埃卡特·拉茨(Eckart Ratz)。
【政黨】
(1)奧地利人民黨(?sterreichische Volkspartei):執政黨。前身是1887年建立的基督教社會黨,1945年改為現名。主席塞巴斯蒂安·庫爾茨。
(2)奧地利自由黨(Freiheitliche Partei ?sterreichs):執政黨。1955年成立,前身是“獨立者聯盟”,曾于1983—1986年和社會黨組成聯合政府。2000年2月與人民黨聯合執政,2005年黨內發生分裂后失去執政地位。2017年12月同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主席海因茨–克里斯蒂安·施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e)。
(3)奧地利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sterreichs):在野黨。1889年成立。1919—1920年執政,1934年被取締。1945年改名為社會黨,1991年改為現名。主席克里斯蒂安·克恩(Christian Kern)。
(4)新奧地利黨(NEOS, Das Neue ?sterreich):在野黨。由奧地利企業家馬蒂亞斯·施特洛爾茨(Mathias Strolz)于2012年10月27日創建。主席馬蒂亞斯·施特洛爾茨(Matthias Strolz)。
(5)皮爾茨名單(Liste Peter Pilz):在野黨。由原綠黨成員彼得·皮爾茨(Peter Pilz)于2017年7月底成立,當年10月的國民議會選舉中以4.41%得票率成功進入議會。后因性侵丑聞,皮爾茨放棄其議員資格。
(6)綠黨(Die Grünen):在野黨。前身是“綠色和平組織”。1986年成立。聯邦主席維納·科格勒(Werner Kogler)。2017年10月國民議會選舉中僅獲得3.8%選票,未能進入議會。
【重要人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1944年1月18日生于維也納市。1994年當選國民議會議員。1997年起先后任綠黨主席、議會黨團主席。2016年12月4日當選聯邦總統,2017年1月26日就任。
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1986年生于維也納。大學肄業。曾任人民黨聯邦青年團主席、維也納州議員。2011至2013年任內政部國務秘書。2013年底至2017年任外長。2017年7月接任人民黨主席,并率領該黨贏得10月提前舉行的國民議會選舉,于12月18日就任總理,成為歐洲最年輕的政府首腦。
【經濟】2016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3533億歐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0420歐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5%
貨幣名稱:歐元(EURO), 1歐元=100歐分
通貨膨脹率:0.9%
失業率:6.0%
【資源】礦產主要有石墨、鎂、褐煤、鐵、石油、天然氣等。森林、水力資源豐富,森林面積37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4.7%。木材蓄積量11.35億立方米。
【工業】2016年工業產值1464.7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5%。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制造、化工、采礦、電子和汽車制造等。工業從業人員40.8萬。
(資料來源:奧地利統計局、奧地利數字化和經濟區位部、奧地利聯邦商會和奧地利聯邦地質局官方網站)
【農林業】2016年農林業產值為37.2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5%。2013年農業用地273萬公頃,占全國面積的32.5%。牧場145萬公頃(1986年),占17.2%。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高,主要農產品自給有余。
(資料來源:奧地利統計年鑒)
【旅游業】旅游業發達。2016年接待游客過夜1.41億人次,其中外國游客1.03萬人次。全國有各類旅館63000家,共有床位106萬張。外國游客主要來自德國、荷蘭、英國、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時等國。(資料來源:奧地利統計局網站)
【交通運輸】奧地利地處歐洲中部,是歐洲重要的交通樞紐。
鐵路:全國鐵路總長5607公里。2016年客運量2.89億人次,貨運量9978萬噸。
公路:全國各類公路總長約12.4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快速路2180公里。2016年貨運量4.88億噸。
水運:多瑙河航線長350公里。2016年多瑙河貨運量910萬噸。
空運:奧地利航空公司成立于1957年,2009年成為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子公司,2012年7月1日起,奧地利航空公司所有飛機由蒂羅爾航空公司運營。有82架飛機。2016年奧全國民用航空客運量2771萬人次,貨運量23.3萬噸。全國有6個機場,主要國際機場是維也納施威夏特機場。
(資料來源:奧地利統計局網站)
【財政金融】近3年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歐元):
2016年,國債2952.5億歐元,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83.6%。(資料來源:奧地利統計局網站)
(資料來源:奧地利統計局網站)
【對外貿易】外貿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近3年外貿情況如下(單位:億歐元):
主要出口產品是機械、鋼鐵、原料、食品、汽車、紙制品、工業半制成品和制成品。進口主要是原料、機械、石油和石油制品、汽車、食品以及初加工產品和工業制成品。(資料來源:奧地利統計局網站)
【對外投資】2016年奧在國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5億歐元,主要投資對象國是荷蘭、英國、德國等。
(資料來源:奧地利經濟部網站)
【外國資本】 2016年外國在奧直接投資流量為-52億歐元。主要投資來源國是德國、俄羅斯、中國、美國等。
(資料來源:奧地利經濟部網站)
【發展援助】2015年發展援助額11.9億歐元,同比增長28%,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35%。2016年發展援助額14.8億歐元,同比增長24%,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42%。發展援助的重點領域是免除債務以及向聯合國的機構提供資金支持等。
(資料來源:奧地利財政部網站)
【軍事】 1955年9月,奧地利頒布《國防法》,創建聯邦軍。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國家安全委員會為最高安全決策機構,是聯邦政府在外交、安全和國防事務上的總咨詢機構,由總理、副總理、外交、國防、內政、司法部長及議會各議會黨團代表等17名有表決權的正式成員組成,總理任主席,聯邦軍總參謀長列席。國防部為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平時由聯邦政府授權國防部長對聯邦軍行使指揮權。總參謀長是國防部長的最高軍事顧問,代表國防部長對奧軍境內外行動實施指揮。聯合作戰司令部是戰略級的指揮機構,統一指揮地面和空中部隊。奧軍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6個月。2017年1月,奧地利宣布在不影響中立的基礎上參加歐盟“永久結構性防務合作”。
奧長期奉行中立政策。自1995年加入歐盟后,積極參與歐盟共同防務建設。自1996年起,多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文化教育】奧地利以“音樂之鄉”聞名于世,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等音樂家享譽全球。音樂大師貝多芬青年時代在奧學習和創作音樂,并在奧達到藝術生涯頂峰。施特勞斯父子的華爾茲舞曲廣為流傳,小施特勞斯被世人譽為“華爾茲之王”。每年元旦舉行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被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轉播。薩爾茨堡國際藝術節是奧最具國際聲譽的大型文化活動之一。維也納幻想現實主義畫派在世界繪畫領域占有重要地位。
學齡兒童享受9年義務教育,學費、書費和上學交通費由國家負擔。凡持有高中畢業文憑可免試上大學。2016/2017年度有各類中小學、職業學校6030所,在校學生113.1萬人,各類高等院校189所,大學生38.2萬人。著名的維也納大學創立于1365年,系德語國家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資料來源:奧地利統計年鑒、奧地利統計局網站和奧地利聯邦財政部網站)
【新聞出版】2016年全國有各類報紙281種,其中日報29種,周報252種。主要報紙2016年發行量為:《皇冠報》84.9萬份,《信使報》17.08萬份,《新聞報》7.9萬份,《標準報》8.53萬份。主要雜志發行量為:《新聞周刊》13.7萬份,《側面》周刊7.75萬份,《趨勢》經濟月刊5.71萬份。
奧地利通訊社:1946年建立,以向奧報紙和電臺提供世界各大通訊社的消息為主,有時也發布奧官方消息。
1924年9月建立國家廣播電臺,1958年1月開播電視節目。2014年,國家廣播電臺下設12家電臺,播出四套電視節目。
(資料來源:奧地利統計年鑒和奧地利出版發行事務管理局網站)
【對外關系】奧地利外交政策的基點是以和平中立為基礎,以歐盟為依托,積極推動歐盟深化和擴大,在重大國際問題上與歐盟協調一致。重視加強同周邊鄰國特別是中東歐國家關系,保持和深化同大國關系,謀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獨特作用。緊抓擔任歐安組織2017年輪值主席國及2018年下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機遇,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