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走廊崛起“數字產業高地”
近日,廊坊市主城區的25個智能救護站正式啟用,市民用手機掃二維碼就可以免費取用一次性醫用耗材,或者借用自動體外除顫儀、輪椅、擔架等設備。
通訊員 王 艷攝
維信諾極窄邊框視網膜級柔性AMOLED顯示屏、新奧100千瓦微型燃氣輪機、新繹睡眠檢測儀……在10月11日開幕的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來自廊坊的數字產業應用成果成為大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廊坊積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力爭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全國領先的大數據應用先行區、以智慧物流為重點的京津冀“互聯網+”創新示范區、以優質政務服務為特征的河北智慧城市引領區,聚力打造“數字產業高地”,助推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廊坊科森電器有限公司汽車馬達分公司數字化車間,馬達組裝生產線正在自動運轉。 記者 孟憲峰攝
“云”端經濟規模日益壯大
走進華為廊坊基地,項目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正在建設總投資400億元的云數據中心項目,該項目是華為在全球布局的一級戰略節點,建成后將主要支撐華為云在華北地區的業務發展。”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
大數據存儲服務是數字產業的基礎支撐。目前,廊坊市以華為廊坊基地、潤澤國際信息港、聯通華北(廊坊)基地、光環云谷為代表的大數據存儲服務企業發展迅猛,在線存儲服務器超過70萬臺,位居全省第一。
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京津冀大數據感知體驗中心投入使用,中科空間信息(廊坊)研究院“京津冀·縣鄉政務遙感通”上線運營,海宏科技的環保大數據平臺、中工服工惠驛家被工信部評為全國大數據優秀應用解決方案……廊坊大數據產業鏈不斷延伸,形成了云存儲、云計算、云服務、大數據分析挖掘及應用等功能完善的產業集群。
提筆、運筆、頓筆、收筆……在香河機器人小鎮內,北京大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六軸焊接機器人“手”握簽字筆,接收到工作人員通過示教器給的指令后,在紙上寫下一行整齊漂亮的文字,讓人稱奇。
聚焦機器人核心產業,香河機器人小鎮以人工智能及研發為特色,建立完整產業生態圈,已聚集安川都林、ATI、尼瑪克、百納信達等行業領軍企業,園區落地企業140多家,形成產業鏈條日臻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集群,被評為省智能制造示范園區,2018年產值超過13億元。
依托京南固安新型顯示產業園,京東方、維信諾等一批國內知名新型顯示企業聚集廊坊。京東方觸控一體化顯示模組(二期)擴產項目投產,鼎材科技OLED有機材料產業技術研發項目取得重大成果,維信諾(固安)第六代AMOLED面板生產線平穩運行,已向下游終端客戶批量供貨。2018年,全市新型顯示產業規模突破40億元。
近年來,廊坊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數字經濟發展,將其作為全市“3+1”主導產業的首位產業來打造。隨著機器人、新型顯示等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興起,廊坊數字產業發展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2018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397億元,全省領先。
數字經濟賦能產業轉型
1998年落戶廊坊開發區的老牌央企——東綸科技實業有限公司,通過企業“上云”的新嘗試,為企業注入了活力。在副總經理劉東生的手機上,記者打開一款能源監測軟件,點擊查看5號車間,用電量、溫濕度、用水、排水等數據實時顯示出來。
“這是公司新建的能源監測平臺,這些數據通過服務器發射到云端,在我們的手機端顯示出來,千里之外也能實時監測設備的運轉狀況。”劉東生介紹,這個平臺可以提供精細化能耗監測,設備運轉不正常便會自動報警,為企業降低能耗15%以上。
近年來,隨著企業“上云”需求的不斷增長,廊坊市工信局2016年底上線了廊坊企業云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匯聚社會資源,為企業提供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改造等一體化解決方案。平臺免費開通了云主機、云存儲等基礎設施資源,減少企業信息化設施投入,解決了企業技術力量不足、投資風險大等問題。截至目前,平臺注冊企業4700多家,為企業服務超過萬次。
走進廊坊科森電器有限公司汽車馬達分公司數字化車間,馬達組裝生產線正在忙碌地運轉。從部件生產到裝配完成的40多道工序中,只有包裝環節需要人工操作,其余幾乎都由機器完成。
在“鐵芯上料”環節,機器手可以自動將鐵芯整齊擺放在托盤上,完全不用人工干預。“鐵芯的正反面差不多,工人很容易弄反,但機器手遇到反面會自動翻轉,減少了人工出錯的概率。”該公司加工部部長曾慶超介紹,數字化車間建設完成后,車間工人從原來的80人降到了30人,每人每天的產出水平由2930元提高到了7813元,產品合格率由97.7%上升到了99.5%。
隨著國內風電行業形勢轉冷,主要生產風電變槳系統的固安華電天仁控制設備有限公司,近兩年經營受到了一些影響。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該公司于2018年投資600萬元對公司經營管理和生產制造環節進行信息化改造。“改造后產品切換時間縮短50%,人工成本每年可降低100萬元。”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富智康智能車間一線工人用工數量下降83.3%,產品的良品率大幅提升;欽縱科技的離散型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實現了多品種小批量產品的自動化加工,幫助企業提高柔性制造水平……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數字技術已經成為廊坊各行各業管理模式、生產方式創新的重要驅動力。目前,全市擁有20多個省級數字化車間,在實現精益制造、精細管理方面發揮著重大的引領作用。
智慧應用向更多領域拓展
10月11日,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期間,由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和廊坊市聯合承辦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對接會在石家莊舉行。會上,6項合作協議成功簽署。其中,廊坊市工信局與中國電子行業聯合會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在技術、人才、信息優勢,結合廊坊產業、空間資源的比較優勢,幫助廊坊數字轉型,帶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不定期和對方舉辦信息技術產業對接會,吸引在京企業與廊坊各產業園區開展合作,促進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廊坊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馮學軍介紹。
此外,三河市政府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在智慧城鄉和城市綜合治理、數據總部基地等多個領域達成合作意向;固安工業園區與廣州海格通信有限公司在無線通信、北斗導航、航空航天等領域達成合作意向;燕郊高新區與中電互聯網有限公司在工業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領域達成合作意向;廊坊開發區與邁格納磁動力有限公司在發展磁產業、促進磁排列技術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興遠高科與企商在線(北京)有限公司就引入超大型互聯網龍頭企業,共建數據中心達成合作意向……6項合作的開展將進一步拓展數字經濟在廊坊的應用。
在手機上通過支付寶刷臉申領醫保電子憑證,僅憑對應的二維碼即可直接掛號、就診和結算——11月24日,廊坊作為我省首批試點城市,開通使用醫保電子憑證,這意味著今后參保人可以“看病不帶卡,只用醫保碼”。目前,醫保電子憑證已在廊坊市人民醫院和廊坊健生堂總店開通使用。
從生產到生活,方興未艾的數字產業為廊坊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勃勃生機。如今,廊坊建成了智能化、人性化、一體化的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實行“一次采集、一庫管理、多方使用、即調即用”,市級421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網上申報,網上可辦率100%。“互聯網+政府服務”、智慧政務、智慧環保、智慧醫療、天網工程等一系列數字化民生工程的建設,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滿。
□記者 孟憲峰 霍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