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科技極大地提升了我國企業的進步和發展,也對傳統企業形成巨大沖擊,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趨勢。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圍繞支持民營企業組織再造,促進其數字化轉型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劉永好表示,經過改革開放以來數十年的發展,一大批以制造業為主的傳統企業到了轉型的關鍵期,亟需通過實施組織再造,實現數字化轉型,進而全面提升競爭力。為了支持民營企業盡快實現轉型升級,他提出如下建議:
傳統企業缺乏互聯網基因,管理機制和企業文化與之不符,直接實施數字化轉型時容易出現水土不服,導致轉型失敗,需要先進行組織再造,即以先進的企業文化和機制推動企業內部組織的變革升級。建議有關部門出臺鼓勵民營企業組織再造的政策,籌建民企數字化轉型幫扶基金,出臺民企引進數字科技人才優惠政策,建立專業人才培養制度。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工信部牽頭搭建民營企業高管培訓班,為民營企業創始人、高管做互聯網、人工智能、組織再造等領域的培訓,交流數字化轉型經驗。
去年以來,工信部、國資委等部門紛紛發布了促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建議相關部委和各地方優先選擇一些行業作為切人點,對相關龍頭企業,特別是一些大型民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作為典型樣板、試點項目進行扶持和推廣,鼓勵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標桿項目,通過自身示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升級。出臺數字化轉型幫扶政策,如健全專項工作機制、建立專項扶持資金等,鼓勵龍頭企業以點帶面,加快全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到2025年我國數據總量將躍居世界第一,占比達27%以上。豐富、全面的大數據是推進企業數字化管理的寶貴資源,但目前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就是在政府公共數據開放、各主體間數據流動和數據交換方面仍缺乏順暢的渠道和完善的管理機制。建議加快建設各級大數據中心,構建傳統企業數字化管理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大政府公共數據對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的開放力度;搭建統一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撐平臺,為企業提供咨詢指導、協作交流等服務,便利民營企業“上云用數”。
數據驅動決策、數據優化運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內容,這對我國在數字孿生、知識圖譜、深度學習等關鍵共性技術上的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議更重視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由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推動建立不同層面的優質服務企業“資源池”,特別是組織遴選一批技術實力強的供給側企業包括中小科創企業,予以重點支持,釋放創新動能,培育一批“單項冠軍”,逐步形成充滿活力的企業數字化轉型供給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