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國務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答記者問時表示,中美應在公平公正基礎上良性競爭。而在此前的3月3日,美國時隔3年再次發布《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指稱中國已成為唯一有能力結合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對國際體系構成持久挑戰的潛在競爭對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在同日的演講中將疫情、經濟、民主、移民、盟友、氣候、科技、中國列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八大優先事項,并稱與中國打交道要敢于競爭,善于合作和不怕翻臉,必須用實力說話。
競合而非對抗,中美關系需要掌握好新平衡。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中美兩國歷史、人口、文化、政治、制度、地緣各異,分歧在所難免,但是作為在金融、貿易領域最重要的交易對手方,面對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經濟衰退、氣候變化、恐怖主義、人道主義危機等威脅,雙方最好的交往方式是同舟共濟。如何讓行駛了42年的中美合作之舟穩健前行,這對兩國都是一個考驗,需要雙方掌握好競爭與合作的“新平衡”。
世界經濟復蘇需要中美兩國掌握“新平衡”。2020年世界經濟全面下滑,美國、歐元區、日本分別下滑3.5%、6.8%、4.8%不等,而中國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壓力的測試,經濟取得2.3%的增速,GDP規模超過百萬億元。在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復蘇成為重中之重。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的40%,貿易和投資接近30%。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美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世界經濟復蘇需要掌握好中美關系的“新平衡”。
疫情下經濟復蘇極為脆弱,跨境貿易與投資阻力重重。受疫情沖擊,產業鏈、供應鏈受阻,跨境貿易與投資斷崖式下降,疫情失控成為經濟增長的攔路虎。新冠肺炎疫情成為考驗全球治理能力、決定經濟復蘇與否的重要因素。全球各國聯防聯控共同應對疫情成為決定經濟復蘇、貿易恢復的基礎。世界亟待中美加強合作,共同開啟復蘇模式,掌握經濟增長的“新平衡”。
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需要中美“新平衡”。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美聯儲實施了零利率+無限量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面對美債收益率攀升、股市動蕩、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世界需要中美加強宏觀政策協調。雙方應利用G20等多雙邊協調機制,防止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保持財政政策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持續性,防止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爆發。
重啟貿易引擎需要掌握好中美“新平衡”。后疫情時代的國際貿易仍是經濟重啟的重要引擎。經歷了三年貿易摩擦,盡管美國吸引外資腰斬,中美摩擦不斷,但美國對華投資仍處于十年來高位。在疫情疊加關稅壁壘的2020年,中美雙邊貿易不少月份仍在逆市增長,足見中美經貿聯系之緊密、相互依賴程度之深。2020年中國吸引外資163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引資國,其中也包括美國企業的大筆投資。美中貿易協會調查報告顯示,美在華企業中90%希望留在中國繼續做大做強。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雙方經貿互補性強,兩國之間貿易與投資無法被取代,任何人為的阻撓只能適得其反。
作為最大交易對手方,中美需要競合新平衡。從經貿金融角度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交易對手方。中國對內正在實現經濟高質量增長,對外實現高水平開放,經濟總量已邁上百萬億臺階,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與中國合作成為美國的客觀要求。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中美兩國的競爭與合作都是常態,關鍵是中美要在公平公正基礎上競爭,而不是搞單邊主義、霸權主義抑或霸凌主義。中美間的分歧需要通過溝通、對話解決,通過智慧來彌合。雙方需要回歸理性,管控危機,開啟對話渠道,促進經貿投資各領域合作,攜手帶領全球抗疫和復蘇經濟。
綠色發展和全球治理亟待中美合作實現“新平衡”。中國已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并開啟了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建設,美國也在回歸巴黎協定。作為巴黎協定成員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美兩國有責任在疫情防控、氣候變化、經濟復蘇、反恐與人道主義等方面加強合作,在后疫情時代控制疫情需要多邊主義,世界經濟復蘇、綠色發展,均需中美求同存異。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沒有市場。盡管雙、多邊FTA相對高效,但世界經濟復蘇仍需重啟世界貿易組織。
加強合作與開放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中美兩國經貿合作有助于帶領世界走出經濟衰退,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福祉,這不僅是中美兩國的需要,也是世界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