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8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已陸續發布,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98783億元,同比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904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77451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112428億元,增長7.5%。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用“穩、新、優、好”四個字來概括一季度經濟運行特點。中國經濟時報特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13位專家,從宏觀經濟形勢、區域、房地產市場、消費市場等角度,對2018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解讀,以饗讀者。
★
張立群:開局良好 基礎仍需鞏固
★
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平穩、效益提高、結構優化等新特點開始顯現。但也要注意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張立群
我國201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增速與上年四季度持平。經濟增長已經連續11個季度保持在6.7%-6.9%這一區間,平穩增長特點進一步明顯。
從市場需求看,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長14.1%(美元口徑),增速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投資同比增長7.5%,增速同比降低1.7個百分點,但較上年全年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消費同比實際增長8.07%,增速同比降低0.74個百分點。綜合來看,市場需求增長平穩。從經濟結構變化看,服務業的主導作用在繼續增強,一季度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達到了56.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個百分點。工業結構中,高技術制造業的比重達到了12.7%,裝備制造業比重達到32.2%,均較上年有進一步提高。從微觀企業情況看,一季度我國新登記企業達到132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達到1.47萬戶,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利潤保持較快增長,今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1%,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4.5%。從居民生活看,就業穩步擴大,一季度各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略快于人均GDP增長,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綜合來看,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平穩,結構進一步優化,企業活力有所增強。增長平穩、效益提高、結構優化等新特點開始顯現。
但同時也要注意到,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仍然不容忽視。
從外部看,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和行為仍有所發展;美國的一系列貿易保護舉動,其不良后果,特別是對我國出口和相關產業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
從國內看,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任務繁重。去杠桿、加強金融監管,推進金融改革,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改善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關系等多項目標,統籌推進仍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由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加強房地產相關金融活動管理可能引起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房地產市場銷售和投資增速下降仍需認真防范。
在外需增長不確定性擴大時,保持內需穩定的工作更加重要。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更加精心地做好宏觀調控各項工作。財政政策要進一步聚力增效,加大對“三大攻堅戰”和“十三五”重大工程項目的資金支持;貨幣政策要精心協調好去杠桿、強監管與推動金融改革、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之間的平衡,要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高質量發展和加快推進改革開放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
★
李承?。航洕椒€增長勢頭有望保持
★
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特征,經濟發展更趨平衡,經濟平穩增長勢頭有望繼續保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 李承健
2018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連續11個季度運行在6.7%-6.9%的區間,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勢頭。同時,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特征,經濟發展更趨平衡,經濟平穩增長勢頭有望繼續保持。
第一,就業形勢保持良好。今年4月起,國家統計局定期發布城鎮調查失業率,這對于準確研判就業失業狀況,以及開展國際比較,均具有重要意義。1-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0%、5.0%和5.1%,同比分別下降0.2、0.4和0.1個百分點。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橫向比較,我國城鎮失業率也處于較低水平。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最新數據,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失業率為6.6%,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平均失業率為5.5%,全球平均失業率為5.7%。
第二,PPI與CPI趨向一致。一季度,PPI同比增長3.7%,漲幅較去年同期下降3.7個百分點,屬于正常高位回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產領域供需關系改善。一季度,CPI同比增長2.1%,漲幅較去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延續溫和上漲態勢,既受春節因素和大范圍雨雪天氣影響,也反映了生產領域價格上漲向消費領域的傳導。
第三,對外貿易更趨平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轉換,近些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結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貨物貿易順差縮小,服務貿易逆差擴大。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為4208.7億美元,較2016年減少888.4億美元,連續兩年明顯下降,今年一季度貨物貿易順差繼續收窄約20%。2017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為2395億美元,為2012年的3倍,且呈現繼續擴大態勢。中國對外貨物和服務需求快速增長。
第四,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加快。2011年以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2017年出現首次反彈,同比名義增長6.0%,比2016年提高2.8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9%,增幅較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信心逐步恢復,對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多變。一是貿易保護升溫,貿易摩擦加劇。如果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升級,不僅會傷害彼此國家利益,還將影響全球價值鏈相關國家的利益,甚至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二是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國際金融危機后的寬松貨幣政策逐步退出,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椒ゼ涌欤驅θ蚪鹑谑袌霎a生一定的壓力和沖擊。三是地緣政治增添新變數。在老問題尚未較好解決的情況下,中東局勢又添新變數,對國際關系、石油價格等均可能造成沖擊,對全球經濟復蘇產生不利影響。
同時,國內經濟也需要關注一些潛在風險。未來一段時期,我們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其中還須克服不少挑戰。局部風險的釋放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一定壓力,這種影響在一季度已略有顯現,防范化解風險過程中,需要統籌兼顧金融風險、房地產風險、地方債風險等領域,做好政策協調和過渡,妥善處置好各重點領域的風險,避免處置過程中產生新的風險。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我們要繼往開來,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關鍵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握好節奏和力度,穩步推進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
★
許召元:提高增長質量須容忍投資適度下行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許召元
2018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增速下行和結構優化并存的特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僅為8.3%,比去年同期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上,且仍有進一步下調的趨勢。但由于投資結構優化和效率提升,并不會給經濟增長帶來較大沖擊。
兩年多以來民間投資增速首次快于總投資增速
2015年前我國民間投資增速一直高于總投資增速,但2016-2017年,情況出現逆轉,民間投資增速大幅度低于總投資增速,特別是2016年上半年,總投資增長9%,民間投資僅增長2.8%。隨著經濟形勢企穩,2018年一季度,民間投資持續反彈,增速回升到8.9%,高于總投資增速1.4個百分點。由于民間投資主要基于市場主體的預期,具有更強的內在支撐和可持續性,而且投資效率較高,因此,民間投資增速回升,有助于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
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大幅度下滑,且有繼續下調的可能
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僅為8.3%,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了11.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下降是普遍性的,并不是單獨的某一領域投資下滑。其中電力燃氣水業的投資出現8.9%的負增長,比上年同期下調11.5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9.7%,比上年同期下降8.1個百分點;水利環境和基礎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3.8%,但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1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下降,表面上看是受中央強調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影響,特別是今年財政部34號文要求2018年堅決制止和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行為,配合財政部財經23號文對金融企業為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融資行為的規范,直接限制了許多沒有明確投資回報或投資回報很小項目的資金來源,不少地方一些沒有明確資金支持的項目因此不建或緩建。
從深層次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下調是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的內在要求。2012年以后,為了對沖三期疊加帶來的增長下行壓力,我國大力加強基礎設施投資,特別是各地通過PPP等多種融資模式創新,在財政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引入社會資本,為不斷擴大的基礎設施進行融資。持續高強度的投資一方面拉動了經濟增長,但另一方面導致投資效率下降和債務風險的積累,必然是不可持續的。
基礎設施投資放緩對經濟沖擊有限
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放緩將對鋼鐵、水泥等行業產生直接影響。但總體看并不會給經濟帶來很大沖擊。一是因為近年來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已經很弱,特別是2017年由于建材價格大幅度上漲,很多增加的投資都被用于價格上漲,真正拉動經濟增長的實物投資增長很少(2017年名義投資增速是7.2%,但實際增速僅有1.3%)。二是隨著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下調,原本由其占用的資金會被釋放,更多的資金會用于其他行業的投資,民間投資會更加活躍,另外,最近很多熱點城市出現了住房供不應求的情況,加快房地產投資仍有較大空間。這些投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基礎設施投資的放緩。目前來看,2018年投資增速仍會下調,但由于效率提升,投資對增長的貢獻并不會降低,政府也不需要因此對防風險政策進行大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