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鰲亞洲論壇
中國商務部公布報告稱,2018年中國外貿發展穩中向好勢頭有望進一步鞏固
5月7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8年春季)》(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由商務部綜合司和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于5月4日聯合發布。報告回顧了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運行情況。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進出口增長超出預期,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效益繼續提升,動力轉換不斷加快。2018年一季度,中國外貿保持較快增長,結構繼續優化。
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6.75 萬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增長7.4%,進口增長11.7%。進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 4.3 個百分點,貿易順差收窄21.8%,進出口更趨平衡。
報告認為,中國外貿既存在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困難和挑戰。世界經濟有望保持復蘇勢頭,國際市場需求總體繼續增長,但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威脅全球貿易增長。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中國外貿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但也面臨成本上升等問題。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外貿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外貿經營主體、商品結構、貿易方式五個優化,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推進貿易促進平臺、推進國際營銷網絡三個建設步伐。
報告稱,2018年,在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外貿發展內生動力增強等因素推動下,中國外貿總體形勢向好,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有所增多。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增長動力有所增強,但經濟政治形勢更加錯綜復雜,“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溢出效應凸顯,地緣政治風險此起彼伏,世界經濟復蘇基礎并不穩固。
從國內看,中國經濟有望保持持續穩定增長,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綜合考慮內外兩層因素,2018年中國外貿發展穩中向好勢頭有望進一步鞏固。
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多惠及其他國家。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進口占全球份額的1/10左右。2018年以來,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斷鞏固,帶動進口持續快速增長,為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和貿易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世界貿易組織認為,中國經濟從主要依靠投資向消費、投資并重轉型,有利于經濟可持續增長,并將支持貿易持續增長。總體來看,中國外貿發展雖然面臨成本上升等問題,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此外,報告數據顯示,中國與美國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兩國通過貿易合作實現了優勢互補,獲得了廣泛、巨大的經濟利益。根據中方統計,中美貿易額從1979年的25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5837億美元,增長231倍。據美方統計,中國是美國除北美地區外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美國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2017年,美國對中國出口比2001年增長578%,遠高于同期美國對全球出口112%的增長幅度。
報告指出,中美雙邊貿易存在不平衡,這一問題需要歷史地、全面地看待。歸根結底,雙邊貿易不平衡是由雙方的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和國際分工決定的,是市場運行的結果。中國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需要雙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