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我國自貿試驗區第二梯隊的廣東、天津、福建,在自貿區掛牌滿三周年之際踏上新的征程,開啟2.0版本。 國務院日前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為三個自貿區下一步改革開放列出新的任務清單,三個方案在高水平開放、拓展新動能、區域協調發展、簡政放權等方面共列出合計55大項的任務。 據介紹,3個深化方案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防控風險為底線,聚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改革關鍵環節,在貿易、投資、金融、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深入開展改革探索。 國務院列出自貿區55項新任務清單 24日,國務院發布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的三個方案。 廣東自貿試驗區圍繞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提出了建設公正廉潔的法治環境、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和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等18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24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根據《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要求,廣東自貿區要建設“兩區一樞紐”,具體做法方面有三點: 一是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體系,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廣東自貿試驗區將按照國家統一的部署,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實現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準入相關行業、領域和業務,持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拓展到服務貿易領域,健全金融創新發展和監管機制,探索與國際高標準規則相銜接的知識產權、人才、法治體系,率先創造一流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二是要突破機制體制障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廣東自貿試驗區將充分發揮制度創新優勢,在CEPA框架下,率先對港澳服務業進一步開放,擴大港澳金融、會計、律師、建筑等專業服務范圍,引入香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將港澳的航線作為國內特殊航線來管理,不斷突破粵港澳深度合作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三是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圍繞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貿易中心、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打造全球港口鏈,支持轉口貿易、離岸貿易、數字產品貿易等國際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建設區域型股權交易市場和再保險中心,聚集國際金融物流、信息、科技研發等高端要素,推動建立統籌國際國內市場、空港和海港資源、在岸與離岸業務、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全球供應鏈的核心樞紐。 天津自貿試驗區圍繞構筑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提出了創新要素市場配置機制、推動前沿新興技術孵化和完善服務協同發展機制等16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天津市副市長趙海山表示,《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是未來兩到三年進一步深化天津自貿試驗區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是對原來的總體方案的繼承和發展,“進一步深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改方案當中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天津將加強與“一基地三區”城市定位的聯動,擴大汽車、飛機、船舶維修等先進制造業領域和銀行、保險、金融服務業的開放,發揮天津作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優勢,加強人工智能制造、先進通信、基因診斷、維修再制造等新興產業領域的制度創新,提前發力布局,培育新興產業。 二是進一步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天津將積極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業務發展,推動產融結合示范區建設,探索融資租賃企業稅前扣除政策,率先開展租賃產業配套的外匯制度創新,支持自貿試驗區保理企業開展離岸、跨境、跨省市國際保理合作,規范發展境外股權投資基金、企業跨境投融資、大宗商品現貨離岸交易等業務,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同時我們要全力打造汽車平行進口全產業服務鏈,搭建政府的管理服務平臺。 三是進一步深化協作發展,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打造服務京津冀和雄安新區的跨境投融資平臺,鼓勵符合條件的租賃企業利用銀行間市場發行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產品,試點在自貿試驗區面向國內外投資人發行地方政府債券,適時引進港澳及境外合格投資者參與區域股權市場投資交易,支持區域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打造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設立京津冀跨國并購基金,推進京津冀地區能源、鋼鐵、對外承包工程等企業通過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 福建自貿試驗區圍繞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提出了打造高標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政府服務標準化透明化和加強閩臺金融合作等21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福建省副省長鄭新聰指出,對臺先行先試是福建自貿試驗區獨有的特色,下一步將全面落實“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的要求,努力把福建自貿區建設成為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前沿平臺,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創新產業合作新機制,主要在電子信息、石油化工、金融、文化創意和健康養老等領域培育生成一批新項目、好項目。 二是建立通關合作新模式,擴大對進口臺灣商品實施“源頭管理、快速驗放”的種類;源頭管理快速驗放,對“小三通”客輪進出港、臺車臨時入閩進一步提供便利。 三是打造創新創業新平臺,支持在自貿試驗區就業、生活的臺胞在醫療、融資、購房、住宿等方面享受大陸居民同等待遇;臺灣企業在科研經費申請等方面享受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四是拓展交流交往新渠道,開展臺胞參與社區治理試點,構建兩岸融合示范社區;拓寬廈門——金門、馬尾——馬祖合作領域,讓改革試驗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兩岸業界和民眾。 另外,閩臺金融合作方面,鄭新聰介紹,福建自貿試驗區在投資、貿易、資金和人員往來等方面積極先行先試,實施更加便利的措施,包括率先在50多個服務貿易領域(包括金融)擴大對臺開放,率先探索實施臺資企業與福建企業同等待遇(融資等),率先探索實施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掛牌三年以來新增臺資企業和合同臺資額數額都比較大,福建自貿試驗區現代服務業占到90%以上。 金融等開放成亮點 值得關注的是,和三個自貿區設立之初的總體方案一樣,在聚焦服務實體經濟等改革關鍵環節的同時,此次深化方案也結合了三地特點,制定了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試點任務。 “此次三個方案有一些共同特點,也有其特殊性。”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桑百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它們的共同之處在于深化改革開放,抓具體落實,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簡化行政手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完善政府服務,改善政府監管職能,放管服相結合等。 從特殊性來講,桑百川表示,廣東利用過去改革開放先行的條件和原有體制改革中先行的優勢,重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更大膽地推進金融領域的開放,形成金融開放的特區。福建主要是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撐平臺,推進海峽兩岸之間的經貿合作,爭取在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中有更大的斬獲。天津的重心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形成高新技術的孵化基地,推動創新發展,同時構建相對完善的營商環境,創造外貿競爭的新優勢。它們各自的特點都是和當地具體情況有機結合的。 值得關注的是,在備受關注的金融業開放方面,三個方案均有涉及,結合地方特色提出金融開放與創新的新舉措,成為亮點。 例如廣東方案中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外資金融機構深化股權和業務合作,探索在前海蛇口片區開展金融綜合監管試點等。天津方案中提出,鼓勵符合條件的銀行機構在依法合規和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繼續發展離岸金融業務,在依法合規條件下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外資銀行,允許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福建方案中提出,研究出臺支持自貿試驗區深化金融開放創新實施方案,支持建設以項目投融資服務等為重點的全國性基金管理服務平臺。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唐文弘在會上透露:“我們正在推進修訂兩張負面清單,一個是全國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另一個是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這項工作正在有序進行。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大家能夠看到成果。” 制度創新紅利持續釋放 “下一步,商務部作為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將會同有關部門和三省市人民政府,抓緊制定任務分工臺賬,做好組織實施。”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發布會上表示。 就在一天前,國務院剛發布了做好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工作的通知。任洪斌說,商務部將督促檢查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工作進展情況及其效果,加強改革開放措施的系統集成,及時總結各領域“試得好、看得準、風險可控”的創新成果和做法,采用多種方式發布實施,持續釋放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紅利。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三個自貿區經過三年的探索,已經成為經驗輸出的“大戶”。接下來,三個自貿區將開始像上海自貿區那樣升級換代,尤其是在結合自己特色的“自選動作”上將有更多的探索、更深的推進。 桑百川指出,當前國際經濟貿易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對我們的挑戰是巨大的,中國只有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繼續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完善營商環境,更快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才能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培育對外經濟貿易的新優勢,系統地化解我們所面對的各種經濟風險,破解一些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難題。 資料來源:中國貿促、經濟參考報、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