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海關統計,1—4月,我與非洲進出口總額636.1億美元,同比增長20.0%,超出我同期外貿總體增幅3.6個百分點。其中,我對非出口316.8億美元,增長10.8%,自非進口319.3億美元,增長30.8%;逆差2.5億美元。
4月份當月,我與非洲進出口總額171.9億美元,同比增長20.8%,環比增長12.1%。其中,我對非出口89.9億美元,同比增長9.0%,環比增長40.5%;自非進口81.9億美元,同比增長37.4%,環比降低8.3%;貿易順差8.0億美元。
1—4月,我對非貿易漲幅全球最高。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趨明顯和中國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為中國的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非洲這個曾被稱為“邊緣化的大陸”,近年來發展尤為迅猛,特別是2010南非世界杯讓全球的焦點聚焦到了非洲。國內企業早期涉足非洲的很多都已經嘗到的甜頭,但是還有很多外貿企業因為對其商業、風俗習慣、政府政策等因素不了解仍處于觀望狀態。這里就將整理的一些與非洲市場相關的信息與您做一些分享。
非洲主要國家:
南非、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索馬里、吉布提、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盧旺達、贊比亞、安哥拉、津巴布韋、馬拉維、莫桑比克、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塞內加爾、幾內亞等。
非洲經濟情況簡介:
東非的經濟發展水平在非洲各大地區中是最低的。中國的輕紡產品、日用消費品比較適合東非人的需求,中國的機電產品、農機具、化工產品也比較適合這些國家工農業發展水平,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西非經濟發展水平在非洲屬中等層次。目前西非大多數人消費購物的觀念屬于實用型,追求的是實惠和經濟耐用,對商品的牌子、式樣、包裝不甚講究;屬于享受型的人為數不多,限于少數高薪者和大的私人業主。因此,高檔商品的市場容量有限,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深受西非人歡迎。
南非-南部非洲市場上,到處可以看到中國商品,在一些超市連鎖店中,有不少商品雖然改換了當地的品牌和包裝,但也是中國或當地中國人辦的工廠生產的。中國商品不僅在南部非洲國家的首都和大城市隨處可見,而且在一些中小城鎮也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北非是非洲最富庶的地區,原因在于該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每年能生產和出口大量原油,可以保持相當數額的外匯收入。除蘇丹外,北非其他5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都超過1000美元,其中利比亞更高達7089美元。
中非消費市場不大,但消費水平高低懸殊較大,從而形成了多層次的消費市場。在中非,既有服務于國際機構、各國使館、外國投資者和當地富人需要的高消費市場,又有適應多數窮人需要的低消費市場。
非洲市場主要特點:
1、非洲各國進出口貿易發展不平衡。由于非洲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它們各自的進出口貿易的規模也有很大的差異。從進口市場看,少數幾個大國占了非洲總進口額的很大份額。在世界153個國家中,南非、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利比亞、留尼旺9個國家約占全非洲地區進口的80%,其他44個非洲國家約占非洲進口的20%。
2、非洲進出口商品結構仍然受單一經濟結構的制約。獨立以來,大多數非洲國家的進出口商品結構,仍然沒有很大的變化。出口主要是農業和礦產的初級產品,進口大部分仍是制成品。非洲廣大消費者一般喜歡物美價廉的中低檔商品,一些高檔商品也有一定的銷路。隨著非洲國家重視工農業的發展,機械、成套設備和交通運輸工具等生產資料的進口逐漸增多。
3、轉口貿易活躍。非洲地區沿海國家,有的港口設施較好,交通發達,運輸方便,而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必然形成從沿海向內陸轉口的局面,特別是西非、南非轉口頻繁。例如,西非的多哥是一個面積只有5.6萬平方公里、350萬人口的國家,長期實行對外開放政策,貿易環境寬松,一般商品無進口許可證,轉口費用較低,加之洛美港設有本國和鄰近國家的保稅倉庫,所以洛美商賈云集,形成了不可忽視的有形和無形的轉口貿易,轉口額占進口額的70%-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