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進一步深化上合組織經貿合作的重要條件。日前,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發布《 “一帶一路”與上合組織:關聯、實踐與走向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其中特別指出,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貿易呈現出兩個特征:第一是貿易來往更加緊密,第二是中國已經成為其余五國重要的出口市場。
據統計,中國對其余五國的進出口總額從本世紀初的200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2183億美元,增長近11倍。俄羅斯對上合組織其余五國的進出口額從2004年的325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1944億美元,增長約6倍。此外,哈、吉、塔、烏間的貿易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長。
從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來看,去年以來中俄貿易持續快速回升,2017年雙邊貿易額達到840億美元,同比增長20.8%,今年前4個月實現312億美元,同比增長27.3%,貿易增速在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中位列第一位。
報告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逐步落實,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的推進,中亞國家對中國的出口也開始大幅增加,改變了中亞國家自獨立以來對華貿易持續逆差的情況,目前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中亞國家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而且隨著上合組織各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和內需的不斷擴大,中國與上合組織各國間經貿合作的巨大發展潛力將得到進一步發揮。
“無論何時,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貿易、投資等經貿合作都是重要的。”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在報告發布儀式上說。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表示,盡管上合組織成員國間2017年的貿易額已經提升到2001年的17—18倍,但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報告還指出,“一帶一路”貿易暢通深化上合組織經貿合作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快推進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合作。積極探索在邊境口岸實施“一站式”服務,建立統一的電子信息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提高口岸合作協同效率。這不僅能夠縮減不必要的繁瑣流程,還能減少貿易成本,便利人員、貨物和交通工具的進出;第二,加速推進上合組織自由貿易區建設。從長遠來看,加快上合組織自由貿易區的談判與建設,可以進一步推動貿易便利化,擴大貿易規模。
雖取得了諸多成果,但上合組織經貿合作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上合組織的目標是爭取到2020年逐步實現貨物、資本、服務和技術的自由流動。今年距離上述目標實現期限不足2年,而上合組織各國間距離要素自由流動、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還相去甚遠,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經貿合作也遠低于預期,尚不具備達成目標的條件。
報告認為,上合組織為實現目標,必須著力解決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四大問題: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及跨境互聯互通尚存瓶頸;二是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競爭性大于互補性;三是上合組織成員國開放度不夠,面臨結構調整;四是成員國對于上合組織的定位和期望不同,導致經貿合作發展緩慢。總體而言,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目前仍然呈現松散狀態,其主要表現在功能性合作處在初級階段,同時缺乏制度性合作。
“從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的現實水平來看,要為下一階段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需要持續加強制度性合作。這不僅有利于減少合作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夯實合作的基礎,促進合作持續深入。”劉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