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進出口總值達2.53萬億元,增長8.6%。其中,出口1.34萬億元,增長3.2%;進口1.19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6%,這使得當月貿易順差為1565.1億元,收窄了43.1%。
7月1日起,一輪規模空前的進口日用消費品降關稅措施將正式實施。根據財政部此前公布的《2018年關稅調整方案》,同日還將啟動部分信息技術產品第三次降稅,鼓勵國內急需的先進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
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降低日用消費品和信息技術產品進口關稅,有利于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也將帶動國內創新創造,將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起重要作用,同時也將促進中國外貿更加平衡地發展。
大規模降關稅啟動
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宣布,中國將主動擴大進口。“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指出,要下調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
5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進一步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次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對服裝鞋帽、家居百貨、文體用品和家用電器、食品飲料、日化用品和醫藥健康等四大類產品降低進口商品最惠國稅率,新的一波進口紅利正在到來。
據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此前介紹,2015年以來,為吸引海外消費回流,滿足國內居民消費升級需求,經國務院批準,中國已4次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此次降稅涉及稅目1449個,是前四次降稅總數的7倍。而且,平均稅率由15.7%降為6.9%,平均降幅55.9%。
此外,去年12月12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2018年關稅調整方案》,自7月1日起,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關稅減讓表修正案》附表所列信息技術產品最惠國稅率實施第三次降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降稅所涉及的產品大多是滿足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消費升級所需要的產品,擴大這些產品的進口既是中國推動貿易平衡的重要舉措,是中國主動擴大開放的重要行動,同時也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適應。這一舉措有利于促進外貿穩定可持續增長,有利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促進國內生產和消費
“降低信息技術產品的進口關稅,可以為企業創新提供更大空間。”上海貝特威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華東二區銷售總監張魏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公司從國外引進先進傳感器技術、控制技術和相關元器件,經過進一步創新,研發了自動化檢測設備等產品。過去企業生產只能抽檢,現在通過該設備可以實現全部自動檢測和分揀等工作,可以更好地保證產品質量。
像這樣的紅利不僅惠及生產企業,同時也惠及更多消費者,推動中國消費升級,從而進一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寺庫商業首席執行官陳健豪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優質消費品進口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體驗,同時還將帶動銷售渠道優化、服務提升、消費文化培養等,會進一步提高零售業發展水平。
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1.6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8%,其中進口5.49萬億元,增長12.6%。貿易順差6498.1億元,大幅收窄31%。
不過,對于巨大的進口紅利,整體和個體的感受仍將存在差異。朱光耀表示,抽樣調查表明,關稅在商品的市場零售價格中占比僅為0.4%~6.5%,降低關稅總體上有助于降低商品的國內市場價格。關稅是根據商品的進口價格而非國內市場價格征收的,對于以成本為基礎定價的大眾消費品降稅,能夠促進市場降價,但對于中高端的日用消費品,國內市場銷售價格通常是進口價格數倍以上,實現消費需求的升級還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