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建共享合作雙贏”為主題的第十四屆中俄蒙工商論壇近日在在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落下帷幕,為三國經貿合作增添了新的助力。中國貿促會副會長陳洲在論壇上表示,希望中俄蒙三國工商界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合作挖掘貿易新增長點,拓寬貿易領域,創新貿易方式,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地區貿易穩定增長;同時,可以通過共建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形式,為企業打造良好的投資平臺,帶動更多中國資金、技術和裝備進入俄蒙,實現互利共贏。
長期以來,中俄蒙三國作為東北亞地區的重要國家,地理位置相互毗鄰,政治關系相對穩定。這一背景為發展三國貿易奠定了基礎。數據顯示,2017年中俄雙邊貿易額840.7億美元,同比增長20.8%;中蒙雙邊貿易額63.7億美元,同比增長38.1%,中國繼續保持俄羅斯和蒙古國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
研究人士表示,中俄蒙三國互為傳統戰略伙伴,有天然地緣優勢和良好合作基礎,三方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共同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推進東北亞地區共同發展,逐漸成為三國元首的共識。面對經濟合作的向好態勢,中蒙俄三國元首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期間圍繞《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舉行了第四次會晤。三國元首就中方“一帶一路”建設、俄方跨歐亞大通道建設和蒙方“發展之路”倡議相對接,全面總結了三方合作進展和成果,共同規劃了下一階段優先任務和方向。
記者了解到,構建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經濟走廊將沿線三個國家的若干個城市串聯起來,并將“一帶一路”建設構想落到了實處。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滿洲里綜合保稅區、中蒙“兩山”鐵路和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的順利建成和進行,表明三國城市間的貿易往來與文化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近年來,中俄、中蒙投資合作也亮點紛呈,在基礎設施、產能裝備、能源、物流等領域均有項目落地。例如,中俄油氣管道作為中俄兩國推動加強全面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屆時,將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線每年向中國供應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但是,“由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彼此間產業鏈融合度較低?!敝袊鐣茖W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俄雙方貿易新增長點還沒有得到完全開發。
為此,共同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加強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通關和運輸便利化,促進產能和合作投資,對于促進三方地方及邊境地區合作提質增效必不可少。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推進的今天,中蒙俄經濟走廊樹立了互利互信的區域合作典范。
有關人士指出,中蒙俄經濟走廊不僅是一條國際貿易通道,更是一條象征開放、文明、友誼的文化紐帶。除了互聯互通發展、口岸建設和海關、經貿合作,三方還應當注重人文交流合作、生態環保合作及安全領域合作等。剛剛結束的上合青島峰會就制定了共筑和平安全的新舉措。“當今世界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涌現,各國人民對安全極度渴望,尤其在中亞地區,各種文化、宗教勢力長期博弈,地區沖突不斷。”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投資研究部主任劉英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安全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只有加強經濟聯系,建立互信機制,才能推動地區經貿合作更加緊密,有效應對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對于推動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應對當前以美國為首的逆全球化趨勢、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意義重大。”劉英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