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海關總署發布了《海關總署決定對239家進口食品企業采取加嚴監管措施》(以下簡稱《決定》)。根據《進口食品不良記錄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以及近期的進出口食品企業檢驗檢疫不良記錄,有境外生產企業82家,進口商78家,境外出口商79家,共239家企業被列入了《進口食品化妝品安全風險預警通告》(以下簡稱《通告》)。 這次發布的《決定》不僅是對食品進出口企業的嚴格監管,也表明了新海關在檢驗檢疫方面的監管力量和決心。對于本次海關總署提到的《細則》和《通告》,接下來會進行一些說明。 在《細則》中,可以了解到對于有2次或以上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或者3次或以上非安全項目不合格的企業會被要求提供相應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根據不合格的產品種類、項目種類、批次數,需要提供相關檢測報告或者相關證明材料。 如果某個國家或地區的進口食品出現多次不良記錄,也會對該國家或地區不良記錄涉及的產品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其中,還規定了檢測報告可以采信國外合法并具有相應檢測能力的檢測機構。 在了解了《細則》之后,我們再來看一下目前《通告》中的各類企業。首先是境外生產企業。 目前列入《通告》中的境外生產企業共有322家,與中國貿易往來比較頻繁的國家或地區的企業數量比較多,例如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因為來自這些國家或地區的不良記錄數量較多,如果某一類產品的不良記錄超過了要求,那么這一類產品在進入中國時,會被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通告——境外生產企業》網址: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jyjy/jckspaq/fxyj/1893389/index.html 以澳大利亞為例,在《通告》中的澳大利亞的生產企業有9家,這9家企業主要是從事生產乳制品的生產企業。根據《細則》中的規定,如果有來自某國家或地區的某一種類產品如果不良記錄過多,會造成來自該國或地區的此類產品將要求提供檢測報告或者證明文件。 所以,如果澳大利亞乳制品的不良記錄超過一定數量的話,在一段時期內的多個批次的澳大利亞進出口乳制品在進入中國海關的時候就會被要求提供相關的檢測報告或者證明文件。 對于中國的消費者來說,食品安全不僅是對本國的食品,也因同樣適用于海外食品。食品安全問題對于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最大的問題,海關總署此次的發布表明了我國對進出口食品安全的重視,也可以看出符合要求的檢測報告是進出口企業的產品是否符合中國國家質量要求的重要依據。(來源:海關總署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