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將確定中美是否互加關稅,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6月份以來在“貿易戰”背景下,美豆價格一路走跌,而國內豆粕合約整體呈現圍繞3000一線整數關口震蕩, 7月6日關鍵節點臨近,近兩日連粕迎來大幅上漲,并上破3100短期壓力位。從當前豆粕市場的行情來看,豆粕基本面整體弱勢未改,但中美貿易戰未有結果之前將弱化了國內豆粕市場本身的供應壓力,豆粕價格仍易漲難跌。
國際市場:
本周美豆下跌,再創新低。新作方面,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6月24日當周優良率維持73%,出苗率95%,開花率12%,均高于去年同期和五年均值。氣象預報顯示,美國產區天氣表現總體良好,總體不構成對作物生長威脅。此外,美國農業部將公布種植面積報告和季度庫存報告,市場普遍預計面積將較3月31日種植意向報告繼續上調約70萬英畝。
據統計,隨著巴西大豆大量上市,6月份我國進口大豆以巴西豆為主,5月船期、6月進口的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為3392元/噸,比5月份進口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上漲12元/噸,漲幅0.35%。
羅交所將阿根廷大豆產量預估下調至3500萬噸,之前預估3700萬噸。
布交所預估阿根廷大豆單產每公頃2.14噸,收割面積料1680萬公頃,維持總產量3600萬噸。
國內市場: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6月26日發布通知,決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對原產于孟加拉國、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的進口貨物適用《〈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其中,將下調部分亞太國家的大豆進口關稅,并公布了其他關稅下調的產品清單。中國將從7月1日起將印度、韓國、孟加拉國、老撾和斯里蘭卡大豆進口關稅稅率從3%下調至零。
28日,中國對部分亞太貿易協定國家下調進口關稅,部分國家大豆進口關稅稅率從3%調降至0%,增加了貿易戰的預期。
市場供需:
國內方面,目前國內大豆進口充裕,港口和油廠大豆庫存處于歷史同期高位且仍在不斷上升,國儲拍賣大豆也增加原料供給。上周開機率繼續增加至51.87%,有望繼續增加。
需求端,上周豆粕日均成交量僅3.64萬噸,不過下游開始低位補庫,6月26日成交大增至29萬噸,成交均價2930元。油廠豆粕庫存壓力有增無減,截至6月22日油廠豆粕庫存由111.6萬噸升至123.8萬噸,現貨疲弱的態勢短期難以改善,豆粕基差預計還將維持弱勢。
最近豬價開始回暖,從存欄和出欄的角度來看,豬價基本已經見底。未來兩周油廠壓榨量繼續增加,預計豆粕庫存或將繼續增加,這也使得豆粕現貨漲幅落后于期貨,基差較之前有所修復,但仍處在較差的局面。
陰晴不定的貿易戰,影響了大豆到港量。6-7月份大豆到港量大,油廠買豆速度在減慢,因此9月份預估到港的大豆才700多萬噸,10月份更少。最近由于巴西貼水比較高,榨利不是很好,加劇買豆速度放慢。加之庫存大,基差比較弱。9-10月的具體到港還要根據貿易戰,12月份以后要依賴美豆,如果貿易戰影響增大,12月份到港將會更少。到7月份豆粕的壓力還是比較大,9月開始壓力會放緩。
分析預測:
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反復無常,豆粕價格大幅上漲,市場看漲預期強烈。
7月6日中美正式啟動互相加征25%關稅時點逐漸逼近,屆時也標志著貿易戰真正爆發,貿易戰情緒將主導市場,豆粕價格有望繼續得到提振。
對于豆粕市場來說,對進口美國大豆增加25%的關稅確實會讓進口美國大豆的成本增加,這樣將利于豆粕價格的上漲。但是財政部關稅司公布的2018年7月 1日起對原產于孟加拉國、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等國進口的豬類、禽類、反芻類及水產類產品降低或者取消關稅,減少了豆粕的需求數量,將不利于豆粕價格的上漲,后市豆粕價格行情走勢,還得繼續關注中美貿易戰的后續情況。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