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規模貿易戰已經打響。7月6日,美國開始對價值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發動了大規模的貿易戰。此前,美國已經就征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從涉及鋼鐵和鋁的“232調查”到針對中國的“301調查”,再到涉及汽車和零部件的“232調查”,從對多個國家進口的鋼鋁制品分別加征25%、10%的關稅到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擬征收25%的額外關稅。
“美國近期采取了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嚴重擾亂了全球經貿秩序,嚴重損害了全球工商界正當權益,給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造成較大沖擊。”在由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主辦的駐華商協會代表座談會上,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盧鵬起指出,貿易保護從來都是損人不利己的,如果各國都以貿易保護為武器,保護自身、鉗制他國,全球將陷入經濟停滯的大漩渦。他呼吁各國工商界團結起來,攜手并肩,高舉開放、合作旗幟,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堅決捍衛多邊經貿體系。
中國歐盟商會、巴西投資促進局、日中經濟協會、韓國貿易協會、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中國馬來西亞商會等多家國外商協會代表參加了會議,并對美國引發的貿易沖突可能給各自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表達了不同程度的擔憂。
與會代表表示,美國政府數月以來的貿易政策是同中國所堅持的貿易自由化的原則背道而馳的。美國種種做法令全球經貿面臨高度不確定性,給各國工商界人士帶來了困擾,增加了企業合同不被履行、承擔違約責任等風險。美國傾向于利用單邊、雙邊或次多邊行動來趨利避害,必然會產生強烈的示范效應和競爭效應,引發全球范圍內更多的單邊或區域性行動。
美國內部對此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表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將近2/3商品來自外資參股企業,這可能讓美國針對中國采取的關稅舉措超出其打擊目標范圍。從外資投資情況來看,這些資本可能多數來自美國、日本和韓國。新加坡星展銀行等一些分析機構認為,美國經濟受的影響可能比中國更大,因為美國開征關稅可能影響到在中國投資的美企,且美國政府還牽涉到其他貿易沖突。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有美國國內的企業集團表示,它們已開始感受到特朗普激進貿易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政策一直在提高企業的投入成本并很可能導致裁員。
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日益明顯之時,“中國正在用實際行動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盧鵬起說。
近期,中國大幅降低汽車和汽車零部件、服裝鞋帽、廚具、體育健身用品、家用電器、養殖類、捕撈類水產品、化妝品等多種商品的關稅,同時將在包括金融、制造業、農業在內的22個領域推出開放政策,繼續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減少對外國投資的限制。可見,中國正在用實際行動持續推動改革開放。
面對嚴峻復雜的貿易形勢,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面臨當前經貿形勢,各國商協會要積極發聲、表明態度,共同支持多邊經貿體制,攜手反對保護主義;要推動建立完善開放、公平、高效的國際營商環境,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利用商協會聯系政府與企業的獨特優勢,全力幫助廣大受影響企業,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要加強溝通交流,增強橫向合作,共同維護多邊經貿體制,反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