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新設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持續推進對外開放、促進外貿轉型升級。
消息的突然公布,令整個跨境電商圈為之振奮,特別是對跨境進口電商的小伙伴們。對于跨境進口電商來說,這是繼48新政政策緊縮后的政策重大松動,跨境進口極有可能迎來第二春。貿易戰的背景之下,跨境電商被高層給予了極大的希望。
會議決定,推動跨境電商在更大范圍發展,擇優選擇電商基礎條件好、進出口發展潛力大的地方,并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傾斜,在北京、呼和浩特、沈陽、長春、哈爾濱、南京、南昌、武漢、長沙、南寧、海口、貴陽、昆明、西安、蘭州、廈門、唐山、無錫、威海、珠海、東莞、義烏 等22個城市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從新公布的22個城市來看,東北、中西部赫然在列,加上第一批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35個跨境電商試驗區全方位無死角,遍地開花,跨境電商已經占領全中國。
(第一批:杭州、寧波、天津、上海、重慶、合肥、鄭州、廣州、成都、大連、青島、深圳、蘇州)
據了解,中國已經有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最初在2015年3月,國務院批準杭州設立。然后到2016年1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寧波、天津、上海等12個城市新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首先是 “放管服”改革,“以跨境電商為突破口,在物流、倉儲、通關等方面進一步簡化流程、精簡審批,完善通關一體化、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推進包容審慎有效的監管創新,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和業態創新。”
高層的表述:“增加國外有競爭力的產品進口,鼓勵企業加快建設“海外倉”和全球營銷網絡,打造跨境電商知名品牌,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促進外貿穩定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48新政之后盡管有政策的一再松動、拖延,但是沒有從本質上拯救跨境進口即將蓬勃興起的勢頭。
此次調整業內不少人判斷貿易戰面對試壓,進口會再次被提上政策松動的日程。同樣是貿易戰的壓力,傳統貿易出口渠道雖然是大頭,但是在美國25%、10%征稅的壓力之下出口受阻。跨境電商B2C模式被給予厚望,跨境電商出口仍然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