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8月9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貿易景氣指數指出,三季度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為100.3,相較于二季度的101.8繼續下滑,逼近指數榮枯線,預計今年三季度全球貿易增速將繼續放緩。其中,出口訂單指數繼續此前兩個季度以來的下滑趨勢,航空貨物運輸、集裝箱吞吐量指數均較上季度有所下滑,增長動能不足,但仍維持在榮枯線之上。世貿組織認為,第三季度全球貿易將因為貿易沖突的升級而受到較大的影響。
對此,中國的對外貿易企業更應該保持清醒、理性的合理預期。盡管根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7.9%,結構進一步優化,動力轉換有所加快,質量效益穩步提高,但出口僅增長4.9%,貿易順差收窄26.7%。尤其是,隨著中美貿易沖突的升級,中國對外貿易國際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性進一步提升,因此,下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平穩增長將面臨艱巨的挑戰。
對中美貿易摩擦沖突的預期將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實現全年增長目標。上半年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尚不明顯,多數中國企業和產品的訂單并未受到實質性影響,但隨著美國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征稅措施的落地實施,上半年部分企業在關稅措施落地前“搶出口”的行為幾乎沒有了可能。未來美國是否會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以及何時落地都存在較大變數,未來預期不容樂觀。可以初步斷定的是,在中美就貿易沖突解決達成共識之前,美國加征關稅措施的升級將極大地影響中國下半年對美市場的出口,會給更多的中國外貿企業帶來明顯的負面沖擊。
從季節性來看,第三季度為美歐圣誕訂單出貨旺季,為避免出貨遭受后續可能的貿易制裁,國內企業或將第三季度出口節奏提前,即圣誕訂單貨物會在7月份及8月上旬集中出口。這就意味著,第三季度出口走勢將為前高后低,整體出口增速仍可能有望維持在8%左右。進入第四季度,出口訂單削弱疊加關稅落地概率加大,中美貿易戰對出口的負面沖擊將集中凸顯。自6月份以來,我國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已經連續兩個月位于榮枯線下,這意味著出口訂單基礎薄弱,施壓未來出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化預期將影響中國產品的出口規模和貿易順差走勢。在中美貿易摩擦逐步升級的情況下,一直強勢的人民幣匯率出現適度貶值有利于下半年中國出口。但匯率變化對進出口是一把“雙刃劍”。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在理論上將會提升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但也會加大進口商品的成本,這對于努力擴大進口的中國而言也就意味著更多的支付。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由于跨區域上下游分工和產業內貿易的普遍存在,某一個經濟體的幣值變化及其對進出口的影響都將快速傳導至其他鏈內經濟體,進而分散對單一經濟體的影響,但中國下半年在穩增長和保匯率的決策上如何取舍,將對包括對外貿易在內的整個經濟發展帶來影響。經濟增速下滑將導致各種危機爆發并出現資金外流,因此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適度地擴大貶值幅度,是外貿企業對匯率變化應有的清醒預期。
當前,穩外貿的關鍵在于穩出口,穩出口的關鍵是盡快落實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定出口的政策,切實在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上進一步發力,推動出口加快從傳統的生產成本優勢向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新優勢轉化。這其中除了貿易便利化措施外,支持外貿轉型升級的政策,特別是防范外貿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的“青黃不接”情況出現的銜接政策顯得尤為重要。從上半年進出口產品的增長勢頭來看,全球市場對于優質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因此中國外貿企業如何進行產品的結構優化和技術升級,才是真正合理預期國際市場變化和需求的切入點,更是實現穩外貿的重中之重,也是政府出臺支持政策的精準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