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各項外貿穩(wěn)增長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全省外貿進出口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對外勞務合作增勢明顯,外商投資繼續(xù)下滑,旅游市場形勢良好。
一、外貿進出口增速全國第二
今年以來,陜西外貿進出口高位開局,增速雖略有放緩,但增速始終保持高位。據西安海關統(tǒng)計,上半年,全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718.66億元,同比增長43.5%,增速列全國第二位。其中,出口總值1061.28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55.4%,增速列全國首位;進口總值657.38億元,增長27.7%,實現貿易順差403.90億元。
1、海關特殊監(jiān)管區(qū)域物流貨物增速持續(xù)走高
上半年,全省進出口增速雖略有波動,但海關特殊監(jiān)管區(qū)物流貨物保持高速增長,并且上升態(tài)勢持續(xù)。區(qū)域內流通貨物實現進出口187.78億元,同比增長929.9%,較1-5月再提高54.5個百分點,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10.9%,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更是表現亮眼,實現出口173.73億元,增長39倍之多。
加工貿易仍為主力。上半年,加工貿易實現進出口1057.44億元,增長28.6%,較1-5月增速回落3.2個百分點,占全省外貿總值的61.5%,規(guī)模縮小8.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640.61億元,同比增長27.0%;進口416.83億元,增長31.2%。加工貿易實現順差223.78億元。一般貿易平穩(wěn)增長,上半年,全省一般貿易實現進出口396.76億元,增長25.5%,占全省外貿總值的23.1%。其中,出口223.84億元,增長33.1%;進口172.92億元,增長16.9%,實現順差50.93億元。
2、香港地區(qū)進出口快速增長
上半年,五大貿易伙伴進出口總值為1179.11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值比重的68.6%,占比較上年同期減少3.2個百分點。
韓國為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總值為343.00億元,增長63.9%,占外貿總值的20.0%。其中,出口190.51億元,增長55.1%;進口152.50億元,增長76.4%。進口增速居五大貿易伙伴首位,實現貿易順差38.01億元。
香港地區(qū)為第二大貿易伙伴,進出口總值337.39億元,增長95.1%,進出口增速居五大貿易伙伴首位,占全省外貿總值的19.6%。其中,出口337.26億元,增長95.1%;進口0.12億元,增長8.4%。實現貿易順差337.14億元。
臺灣地區(qū)第三大貿易伙伴,進出口總值為283.71億元,增長19.9%,占外貿總值的16.5%。其中,出口37.41億元,增長24.1%;進口246.31億元,增長19.3%。實現貿易逆差208.90億元。
美國為第四大貿易伙伴,進出口總值為207.67億元,增長24.1%,占外貿總值的12.1%。其中,出口159.34億元,增長30.5%;進口48.32億元,增長6.8%。實現貿易順差111.02億元。
日本為第五大貿易伙伴,進出口總值為73.41億元,下降2.3%,占外貿總值的0.4%。其中,出口28.34億元,增長7.6%;進口45.07億元,下降7.6%。實現貿易逆差16.73億元。
3、私營企業(yè)活力盡顯
上半年,私營企業(yè)實現進出口390.36億元,增長129.3%,較1-5月增速提高6.6個百分點,占外貿總值的22.7%,規(guī)模較上年同期擴大8.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18.27億元,增長199.6%,進口72.09億元,增長12.6%。
外資企業(yè)實現進出口1158.53億元,增長29.3%,占全省外貿總值的67.4%。其中,出口66.12億元,增長28.6%,進口497.44億元,增長30.4%,占進口總值的75.7%。
國有企業(yè)進出口169.04億元,增長28.9%,占外貿總值的9.8%。其中,出口81.52億元,增長30.6%,進口87.52億元,增長27.5%。
4、自貿試驗區(qū)支撐作用明顯
上半年,自貿試驗區(qū)所在的西安出口加工區(qū)、綜合保稅區(qū)與保稅物流中心均動力十足,西安出口加工區(qū)實現進出口774.26億元,增長32.6%,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45.1%;綜合保稅區(qū)實現進出口478.39億元,增長88.7%,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27.8%;西咸物流保稅中心實現進出口6.05億元,增長321.9%,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3.5%。同時,楊凌在自貿試驗區(qū)的帶動下,外貿進出口突破較大,上半年,實現進出口3.62億元,增長78.9%,較上年同期提高20.6個百分點。
二、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位西部前列
1、對外直接投資同比持平
據商務部門統(tǒng)計,上半年,新設境外投資企業(yè)18家,中方實際投資3.3億美元。主要分布在香港、印度等國家和地區(qū),投資領域主要為光伏、精密儀器、商貿服務等行業(y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投資9003萬美元,主要分布在吉爾吉斯坦、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qū)。
2、對外承包工程有所下降
上半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yè)額15.96億美元,同比下降1.91%,列西部第2位;新簽合同額6.66億美元,同比下降68.1%。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成營業(yè)額10.84億美元,新簽合同額5.93億美元,分別占全省總額的67.92%和89.04%。
3、對外勞務合作增長明顯
上半年,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493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240人,派出人數位列西部第2位;期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15363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844人;雇傭項目所在國人數3690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8978人。對外承包工程項下派出3986人,期末10286人。對外勞務合作項下派出507人,期末在外5077人。
三、外商投資下降幅度較大
上半年,陜西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è)118家,增長45.7%;合同外資17.99億美元,下降53.0%;實際利用外資13.98億美元,下降56.5%。
1、外資企業(yè)仍占主導地位
上半年,新批外資企業(yè)68家,增長65.9%,;合同外資15.96億美元,下降49.9%,占全省合同外資總額的88.7%;實際利用外資10.37億美元,下降63.9%,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74.2%。
2、第三產業(yè)為外商投資主力
上半年,陜西第一產業(yè)新批企業(yè)3家,增長200%。第二產業(yè)新批企業(yè)20家,合同外資1.54億美元,下降93.7%,實際利用外資4.39億美元,下降81.7%;第三產業(yè)新批企業(yè)95家,增長50.8%,合同外資16.40億美元,增長24.4%,實際利用外資9.58億美元,增長4.3%。
3、香港地區(qū)成為外商投資主力
上半年,共有26個國家和地區(qū)投資陜西。香港地區(qū)投資企業(yè)49家,增長36.1%,占全省項目數比重為41.5%;合同外資14.71億美元,下降3.3%,占全省合同外資的81.8%;實際利用外資8.86億美元,下降22.0%,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比重達63.4%。
4、金融業(yè)合同外資占比最高
上半年,金融業(yè)新設企業(yè)12家,合同外資金額為3.12億美元,同比增長30.4%,占陜西合同外資的17.4%,合同外資中占比最高;而實際利用外資為1.03億美元,同比增長54.8%。制造業(yè)新設企業(yè)14家,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4.10億美元,下降82.9%,占陜西實際利用外資額的比重為29.3%,成為全省實際利用外資金額最高的行業(yè)。其次為房地產業(yè),新設企業(yè)8家,合同外資金額為2.96億美元,同比下降8.1%,占陜西合同外資的16.5%;實際利用外資為3.82億美元,同比增長6.5%,占陜西實際利用外資額的比重為27.3%。
四、國際旅游市場保持平穩(wěn)增長
今年以來,全省旅游業(yè)堅持新發(fā)展理念,全域旅游示范省創(chuàng)建扎實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陜西旅游市場保持平穩(wěn)增長態(tài)勢,國際旅游市場火爆。據旅游部門統(tǒng)計,上半年,陜西累計接待入境游客166.63萬人次,同比增長14.4%。其中:全省接待外國人120.44萬人次,增長16.0%;香港同胞17.07萬人次,增長13.0%;澳門同胞8.32萬人次,增長9.82%;臺灣同胞20.8萬人次,增長8.79%。上半年,實現國際旅游收入11.8億美元,同比增長16.4%。
2018年,世界經濟走向并不明朗,部分國家逆全球化、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而陜西對于外部環(huán)境依賴性較高,就貿易伙伴而言,前五位僅位次微調,但并沒有新的國家和地區(qū)加入,五大貿易伙伴占比近七成,而第五位的日本占比不超過1成;就企業(yè)而言,前十位的企業(yè)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77%,集中度較高,使應對國際貿易風險的控制能力受限。
1、對外承包工程低迷
陜西企業(yè)一直存在“走不出去”的困境,對外承包工程是陜西企業(yè)表現品牌價值的優(yōu)勢時機,也同樣是拓展國際市場的良好機遇。但上半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yè)額均下降,表現低迷。
2、外商投資活力不足
加大利用外資能夠促進陜西在現代化建設中,優(yōu)化經濟結構,提升市場競爭力。但上半年,陜西利用外資表現乏力,合同外資與實際利用外資均下降超過一半。而投資企業(yè)中,香港地區(qū)超過60%,來自國外資金占比較低,列第二位的韓國,下降幅度更是超過80%。
六、對策與建議
1、陜西大門應越開越大
2018年4月,習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的開幕式中講到“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今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年,歷史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對外開放是陜西經濟發(fā)展的基石。陜西是西北唯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qū)”,這是陜西新的起點與機遇,是陜西開放的實驗田,開放即要做到全面的開放,努力打造開放型陜西。從出口角度,在保持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的基礎上,不斷培植新外貿核心競爭力,以創(chuàng)新、優(yōu)質,提升國際競爭力,驅動外貿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從進口角度,擴大進口的渠道與領域,以全球平臺,跟進世界腳步,掌握最新的高新技術。以擴大對外貿易加快提高陜西經濟外向度進程,帶動陜西整體經濟發(fā)展水平。
2、“一帶一路”助益全球合作
用優(yōu)惠的政策鼓勵有競爭優(yōu)勢的企業(yè)從陜西走出國門,提升企業(yè)國際競爭力,并在合作中不斷學習,提升自我價值。與此同時,對外承包工程等也是宣傳陜西與陜西企業(yè)的機會,拓展企業(yè)經營范圍,在國際舞臺找尋更為廣闊的發(fā)展機遇,也是分散企業(yè)市場風險的一種有效的方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潛力無窮,上半年,“一帶一路”國家的占比已超過六成。因此,陜西應發(fā)揮在“一帶一路”新起點作用,加強對外合作,搶占“一帶一路”市場先機。
3、優(yōu)環(huán)境,引投資
加強國際交流,努力辦好“絲博會”等大型招商活動的同時,積極參與各國貿易交流活動,提升陜西的世界知名度。陜西吸引外資首先要依靠優(yōu)惠的政策支持,吸引外商企業(yè),但更多是依靠優(yōu)化投資環(huán)境,真正讓外商企業(yè)“留下來”。以國際經貿規(guī)則規(guī)范自我,增強項目進程的透明化,堅持依法辦事,及時解決項目運行中的問題和難點,保障外商投資項目順利進行,讓外商企業(yè)“生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