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國銀行公布2018年中期業績,上半年中行實現稅后利潤1090.88億元,同比增長5.21%。
剛剛正式出任中行行長的劉連舸,主持召開了本次中期業績報告會。據他介紹,上半年中行境內人民幣貸款新增4145億元,主要投向國民經濟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包括高端裝備制造、民生消費、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等產業,支持京津冀、雄安新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區建設。
此外,中行上半年還向“一帶一路”沿線項目新增授信165億美元,累計提供授信支持1159億美元。
對于下半年的信貸安排,劉連舸提到,其中之一是大力發展貿易金融,促進對外貿易多元化。下半年中行計劃為外貿企業提供不少于6500億美元國際貿易結算服務,和1000億美元貿易融資及保函授信支持。積極支持和引導國內企業優化國際市場格局,主動開拓東盟、中東歐、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業務。
上半年四大行的凈息差均有所改善,以中行為例,截至2018年6月末凈息差達到了1.88%,比去年全年上升4個基點,環比第一季度上升了3個基點。中行副行長張青松解釋了三點原因:一是受益于美聯儲加息,中行境外資產收益率持續走高,推動了該行境外機構凈息差的上升;
二是該行主動優化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境內人民幣中長期貸款的占比同比提高了1.3個百分點,境內人民幣活期存款平均余額的占比同比提升了1.1個百分點;
三是央行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境內人民幣存放央行平均余額在生息資產中的占比同比下降了1.4個百分點。
在他看來,在美聯儲將繼續進行加息、國內嚴監管環境等利好條件下,對存款基礎較好,客戶基礎穩定,項目儲備相對充足的大型銀行而言,市場競爭力將會逐步提升,這將有利于凈息差水平的持續改善。“我們認為2018年凈息差將穩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