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新光)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要主動對接“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倡議,把沿線國家作為我省重點進口來源地,支持企業開發中東、中亞、蒙古、俄羅斯的原油、煤炭、天然氣、鐵礦石、有色金屬、木材等優勢資源。引導我省有實力企業依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點城市,參與境外經貿園區建設,擴大相關產品進口。
優化進口結構,積極擴大進口
支持有助于轉型發展的技術設備進口。重點進口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所需的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鋼鐵、石化、醫藥、建材、輕工、紡織和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鼓勵能源、原材料和農產品進口。重點擴大鐵礦石、成品油、煤炭等大宗能源原材料進口,保障資源供給,滿足我省優勢產業生產需求。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和結構調整,增加大豆等我省緊缺農產品和有利于提升農業競爭力的農資、農機等產品進口。
擴大服務貿易進口。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重點擴大與我省主導產業配套的檢測維修、建筑設計、商貿物流、咨詢服務、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進口,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增加金融、物流、教育、文化、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和高端服務業進口,提升我省相關服務業檔次和水平。
加強關系民生的產品進口。適應消費升級和供給提質需要,重點擴大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日用消費品、醫藥和康復、養老護理等設備進口。
圍繞重點項目擴大進口。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籌辦2020年冬奧會等重大國家戰略及我省大智移云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主動對接重點項目,擴大進口。
多渠道促進進口市場多元化
利用展會平臺擴大進口。組織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立河北省交易團,扎實推進全省招展招商采購等相關工作,擴大我省采購成交量。利用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等國際性展會平臺,舉辦產能推介、進口洽談、項目對接活動,提高進口貿易規模。
培育進口貿易平臺。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開發區、國別園區,爭創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吸引特定產業聚集發展,培育和打造一批進口商品集散地和分撥中心。鼓勵有條件的市開展肉類、新鮮水果、冰鮮水產品、糧食、藥品等進口指定口岸申建工作。支持唐山港區擴大整車進口,申辦平行車進口業務。
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進口。認定一批省級跨境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平臺、園區,培育和扶持發展一批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加快建設中國(唐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增強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借助自貿協定擴大進口。引導企業充分利用自貿協定優惠安排,積極擴大進口。實施進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妥善應對經貿摩擦,規避貿易保護主義所帶來的風險。
推動利用外資擴大進口。優化境內投資環境,進一步發揮外資在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優化進口結構等方面的作用。引導企業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重點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出口帶動能力強的加工貿易大項目,擴大進口規模。
推動對外投資與對外貿易良性互動。加強與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重點國家在能源資源開發、農林牧漁業等領域合作,推動華夏幸福印尼產業園、文豐實業智利鐵礦項目等境外投資項目建設,帶動相關產品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