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久_99热免费观看_欧美激情性国产欧美无遮挡_男女羞羞视频免费_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外貿信息>外貿動態

外貿企業金融成本調查 低息融資模式“待挖掘”

時間:2018.09.21信息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廣州)

隨著中美貿易爭端升級令外貿壓力增加,國家相關部門開始“對癥下藥”。

為進一步擴大開放、保持進出口穩定增長,9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進更高水平貿易便利化;進一步降低進出口企業成本,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降低出口查驗率等措施。

“其實,在降低外貿企業成本環節,銀行等金融機構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一位東部地方外貿企業協會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他所在的當地政府多次召集當地外貿企業討論通過金融服務創新降低外貿企業成本,但多數與會外貿企業主直言當前外貿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狀況依然突出。

究其原因,外貿企業自有資金比例達不到要求、缺乏有效資產抵押、當地銀行沒有審批權限、找不到合格擔保人、外貿企業信用等級不夠高等因素,依然成為制約外貿企業獲取銀行貸款的主要障礙,迫使他們不得不轉向民間高息借款,加重企業財務成本。

“即便部分外貿企業達到銀行貸款審核標準,也由于銀行貸款綜合利率(包括貸款附加成本)偏高,最終只能選擇放棄。”他直言。當地多數外貿企業利潤率徘徊在5%-6%,若銀行利率超過6%,就意味著企業“賠本經營”,迫使他們“有單不敢接,有單無力接”。

相關部門也注意到這些問題。9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和出口退稅賬戶質押融資、加大對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

一家城商行國際業務部主管對此坦言,若中小外貿企業獲得出口信用保險,將給外貿訂單增加了風險保障,銀行提供低利率貸款的意愿將會相應提高。

“這兩天銀行內部正討論通過地方政府的牽線搭橋,加強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開展業務合作,進一步簡化當地外貿企業貿易融資審批流程并降低相應貸款利率。”他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要真正做好這項工作,銀行內部需要深入了解各行業外貿企業貿易風險痛點(包括美國對華進口商品最新關稅政策所衍生的買家棄貨與補繳關稅費用風險等)與外貿貨款支付結算最新變化,進而設計個性化、低成本的貿易融資產品。

“事實上,要降低外貿企業成本,不僅僅在于降低貸款利率,匯率風險對沖操作成本也需要相應調低,才能讓外貿企業在全球貿易環境變化的情況下保持穩健成長。”他強調說。

多管齊下降低匯率風險對沖操作成本

多位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向記者坦言,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越來越多外貿企業對匯率波動風險對沖的意識較以往提升不少,近年以來他們主動采取期權、遠期、掉期外匯交易等多元化金融衍生品規避人民幣匯率波幅加大風險。

但是,相關操作成本增加,令部分外貿企業不得不打起退堂鼓。

一位外貿企業財務總監告訴記者。在8月初銀行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從0調整為20%后,銀行要求她所在的企業額外增加約400個基點的匯率風險對沖操作費用,原因是銀行需要從境外借入美元頭寸用于繳納外匯風險準備金,這筆美元頭寸拆借成本需企業承擔。

這讓她所在的企業左右為難——由于企業外貿業務年化利潤率約在5%-6%,這筆額外增加的匯率風險對沖操作成本一下子吞噬了大部分企業利潤,令企業負責人傾向“賭匯率”鎖定匯兌風險。

一家股份制銀行貿易融資部負責人向記者直言,當前不同規模外貿企業針對匯率風險對沖操作的態度正趨于分化——多數大型外貿企業能按年化約2.2%-2.5%融資成本,從海外輕松借入低息美元,替銀行繳納20%外匯準備金,因而持續加大遠期購匯業務進行套期保值;相比而言,不少中小外貿企業鑒于成本考量,只能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漲跌“隨機應變”,通過分期購匯方式規避匯率風險。

“這令中小外貿企業面臨較高的匯兌風險,稍有不慎,他們全年的利潤可能因為結售匯操作失誤而損失殆盡。”他直言。

記者注意到,近年國家外匯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先后出臺《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完善遠期結售匯業務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等措施,允許銀行為客戶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時,在符合實需原則前提下,到期交割方式可以根據套期保值需求選擇全額或差額結算。其中差額結算的貨幣為人民幣,用于確定軋差金額使用的參考價應是境內真實、有效的市場匯率。

在一家外資銀行金融市場部主管看來,此舉某種程度能有效降低中小外貿企業外匯套期保值的操作成本。一旦選擇差額結算,他們所繳納的外匯準備金相應減少,從而減輕企業財務負擔。

因此銀行對外貿企業外匯套期保值業務開展了業務優化,只要這些企業基于套期保值的遠期結售匯業務不涉及外匯收支,銀行基本會采取遠期差額交割方式。比如進口企業根據外幣合同金額以人民幣支付關稅(或簽訂以外幣計算、人民幣結算的合同),若折算匯率尚未確定而存在外匯風險敞口,只要他們無需支付外匯,銀行往往會按照遠期購匯差額交割方式幫助企業設計外匯套保方案,進一步降低企業財務負擔。

上述外資銀行金融市場部主管表示,這些措施也推動越來越多外貿企業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從而減少美元-人民幣兌換規模,也起到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的作用。

但多家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坦言,隨著銀行KYC(充分了解你的客戶)審核力度加強,他們所在的銀行對不少未有外匯風險敞口(主要是企業自身通過海外關聯機構開展了匯率風險對沖)、但具有實際外匯收支需要的外貿合同收緊了售匯與差額交割的審核力度,以防止企業相關貿易背景被“濫用”,成為他們利用跨境貿易結算套取外匯資金轉移海外的工具。

尤其是過去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快速下跌導致外匯監管趨嚴,部分外貿企業轉而借助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渠道,先將人民幣頭寸轉移到境外,再兌換成美元頭寸,以此避境內外匯管理政策套取人民幣匯率下跌收益。

“如何降低外貿企業匯率風險對沖成本同時加強貿易項下資金跨境流動監管,依然是銀行需要持續完善的經營挑戰。”上述股份制銀行貿易融資部負責人透露。當前他們的做法是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海外分支機構從海外金融市場盡可能多地借入低息美元頭寸用于繳納遠期售匯業務外匯準備金,從而降低企業遠期購匯套保交易的操作成本,另一方面持續加強企業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審核,落實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

低息貿易融資模式“待挖掘”

在上述東部地方外貿企業協會負責人看來,除了有效降低外貿企業匯率風險對沖操作成本,當前銀行等金融機構還需采取措施解決外貿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

他向記者透露,盡管近期銀行對當地中小民營外貿企業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甚至部分銀行不再對赴美出口占比較高的外貿企業“抽貸”,但當地外貿企業融資貴現象依然屢見不鮮。

“不少外貿企業私下抱怨銀行給出的年化貸款利率超過8%,按照他們不到6%的外貿業務利潤率估算,等于做一單虧一單。”他坦言。這背后,是當地不少銀行依然將外貿企業視為制造業公司看待——主要看重企業的擔保與資產抵押狀況確定貸款利率高低,缺乏針對當地外貿企業貿易特點與貿易資金結算最新變化設計相應的低息融資類產品。

“即便部分銀行開發了信用證融資、貿易融資等服務,但他們并不了解外貿企業規避貿易風險的具體做法,導致這類貸款產品貸款利率居高不下,差不多年化利率在6%以上,還是覆蓋了外貿企業大部分利潤。”他直言。

一位城商行國際業務部門主管向記者坦言,銀行對這些問題并非無動于衷。此前銀行內部曾打算打破國際業務部門市場拓展與風險管理混為一體的模糊管理制度,專門在貿易融資部創建運營、代理行、產品營銷、風險管理、貨押監管與業務管理等職能中心,進而針對當地不同類型外貿企業設計結構性訂單融資、國內國際保理、國內信用證、保函、人民幣跨境融資與流程化動產融資等產品板塊,有效降低外貿企業融資成本。

“但是,由于銀行部門改革牽扯多個業務條線利益糾葛,因此這項改革措施遲遲沒能有效推進。”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寄希望于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的擴大,以及相關部門對金融機構增加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與出口退稅賬戶質押融資的鼓勵,先推動銀行開展貿易融資產品創新,等到相關業務取得不錯成績并有效降低外貿企業成本之后,再說服銀行高層力排眾議重啟貿易融資部門的上述業務變革。

這位城商行國際業務部門主管告訴記者,若當地多數外貿企業擁有出口信用保險合同,加之相關部門要求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保本微利”,他所在的銀行有能力將貿易融資產品年化利率降至5%以內,從而有效改變外貿企業“做一單虧一單”的窘境。

“甚至銀行可以嘗試為部分外貿企業安排海外融資,相應的融資成本還能比境內銀行下降約2個百分點。”他指出。

記者多方了解到,不少地方政府部門也在積極嘗試引入出口信用保險服務,改善外貿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比如地方政府通過財政撥款創設中小微外貿企業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以風險共擔方式聯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下稱“中信保”),加大對當地外貿企業的信用貸款投放。

具體而言,這類貸款主要根據外貿企業信用記錄與以往外貿出口數據記錄提供融資支持,并采取“雙保險”模式,即入庫企業首先由中信保承保,一旦出現融資風險,將由中信保與中小微外貿企業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銀行三方共同承擔信貸損失,以此吸引銀行加大對當地外貿企業的信貸投放同時降低相應貸款利率。

在多位外貿企業主看來,隨著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外貿企業的成本降低還將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出口信用保險申報“無紙化”,將很大程度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同時降低企業操作成本;二是中信保若能執行國內最優惠承保政策(保費為承保額的萬分之八),將最大限度降低外貿企業貸款“擔保”的成本開支;三是中信保可以向外貿企業提供風險預警、國外買家資信調查、風險轉嫁、國際商賬追收等國際貿易流程風險管理支持,幫助外貿企業有效規避潛在的外貿風險與經營風險成本。

   
回到頂部 | 聯系我們
河北省外貿培訓公共服務平臺   
地址:石家莊市新合作廣場 b1 1201   郵箱:87812389@163.com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11-67662519/4008320700
備案編號:冀ICP備11006606號-18訪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