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味·海絲行”活動走進印度市商務局供圖
改革開放40年來,漳州外經貿工作始終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
40年來,我市把握歷史機遇,開拓進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舉措,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對外經貿各領域取得顯著成就,推動開放型經濟邁出新步伐,為漳州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持續發力引進外資迅猛增長
1980年,臺商通過香港渠道在詔安縣投資設立第一家“三資”企業,揭開了漳州招商引資的序幕。當年,漳州共吸收外資項目59個,注冊合同4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00萬美元。截至2017年,漳州共吸引外資項目6387個,注冊合同343.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99.5億美元。
40年來,外商投資企業遍布漳州各個行業,大到農林牧漁業、采掘制造業、房地產業、文化體育旅游業等,細到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計算機信息業、商貿服務業等。前來漳州投資的客商有來自港澳臺地區,英、美、法、俄、日、澳、加等發達國家,還有來自文萊、菲律賓、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漳州規模以上外商投資企業工業產值實現快速增長,涉外稅收增長快,對漳州財稅收入貢獻大。
2014年至2015年,漳州連續兩年實際使用外資突破10億美元大關。2017年,實際使用外資12.1億美元,增長10.3%。“十二五”期間,全市實際到資累計完成48.2億美元,是“十一五”期間實際到資總額26.03億美元的1.85倍。此外,古雷臺灣石化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世界500強荷蘭皇家孚寶、美國ADM投資項目、法國路易達孚等先后落戶漳州;福欣不銹鋼順利投產,引進漳州第一家外資融資租賃項目福能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外資結構在不斷推進中持續優化。
近年來,漳州全力開展“一把手”抓招商工作,每季度縣區主要領導至少牽頭開展一次外出招商活動;2018年目標簽約“三維”合同項目250個以上,項目總投資1000億元以上,全年簽約項目落地率達到50%以上。為進一步推動漳州高水平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漳州于今年出臺《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八條措施》,對稅收獎勵、大項目引辦獎勵、土地出讓價優惠、鼓勵新辦外資銀行、企業轉型升級、強化項目保障和獎勵引薦人員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這是目前為止,漳州對利用外資支持力度最大的一次,為提升漳州外資水平和質量,吸引更多外商來漳投資興業創造更加優惠便利的條件。
精準施策促進外貿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以前,漳州對外貿易一直停滯在“通道經濟”的樊籬內,外地企業到漳多為“借路”通行。
改革開放以后,漳州緊緊抓住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推進外貿體制改革,加快動力轉換和結構調整,積極爭取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外貿加工產業示范基地、綜合保稅區等支持政策,鼓勵企業開展進出口加工業務,打造自主經營產品,實現由單一的貿易企業逐步向生產加工企業轉型升級。我市對外貿易規模日益擴大,市場主體更加活躍,貨物貿易伙伴更趨多元,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多元化市場不斷拓展。截至2018年8月,漳州已和197個國家地區建立貿易往來。2017年,漳州進出口總額實現634.3億元,實現歷史突破。其中,進口121.8億元,增長19.9%;出口512.6億元,增長7.1%,居沿海第一位,全省第三位。“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進出口499.28億美元,年均增長4.75%,其中累計完成出口361.9億美元,年均增長8.06%,是“十一五”期間出口總額的1.93倍。
改革開放以來,漳州企業積極爭創出口名牌。目前,漳州市已有片仔癀藥業、福建盈豐食品、漳州宏源表業等企業獲批省級出口名牌;東方智能儀表有限公司、立達信綠色照明有限公司、恒麗電子有限公司等15家“福建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
“一帶一路”推動“漳州味”品牌出海
2013年,我國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漳州積極主動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廣泛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有效開拓海外市場,對外貿易額、投資額屢創新高。2015年至2018年7月,我市對“一帶一路”國家、地區貿易額為470億元,其中出口402億元。
為推動漳州與沿線國家經貿交流與合作,近年來,漳州市商務局持續組織本土優質企業走出去開展“漳州味·世界行”,以“漳州味”品牌集體亮相展會,有效提升企業品牌信譽和對接成功率。“漳州味·世界行”支持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辦展參展,設立境外貿易網點,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實現傳統市場與新興市場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展銷與采購相結合、品牌與文化相結合、政府搭臺與企業推介相結合。參展企業通過推介、展會平臺,積極與國外相關商協會、企業交流對接,結交大批客商,促進項目對接和貿易簽約,為開拓海外市場打下良好基礎。2014年以來,我市廣泛開展“漳州味·世界行”“漳州味·海絲行”等系列活動,組織幾百家企業前往香港、俄羅斯、泰國、柬埔寨、印度、孟加拉國、波蘭、韓國、印尼、澳大利亞等國開展經貿促進,有效拓寬國際市場,經驗做法被外交部作為對外交往機制性建設范例向全國推廣。今年來,已組織86家企業91個展位參加西班牙國際食品展、印尼中國機械與電子產品展和馬來西亞國際食品展,推動科華、安麟電動門窗、維峰電動代步車、力佳股份設立印尼貿易網點,拓寬國際市場。
2015年至2018年6月,我市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共有35家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注冊資本累計5.34億美元。例如,印尼“漳州味”營銷項目、科能電器公司印尼項目、片仔癀印尼中藥基地及產品營銷項目、平和潤和集團琯溪蜜柚種植合作項目、科暉公司環保銷售項目、旗濱集團馬來西亞玻璃生產線項目、柬埔寨漳州現代產業園等,成為我市企業積極“走出去”投資的名片。
全方位“外向型”助力經濟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40年,外向型經濟對漳州經濟快速發展發揮支撐性作用。特別是近10年來,漳州外向型經濟各項指標不斷取得突破,對漳州經濟發展貢獻突出顯現。
自20世紀90年代初漳州設立第一個開發區以來,漳州各縣(市、區)基本都設立了經濟開發區。目前,漳州有12個重點開發區,其中4個國家級開發區、8個省級開發區。經過多年發展,開發區的征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產值稅收均取得重大進展。僅2017年,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1500.00億元,出口351.64億元;在利用外資方面,新批合同外資72814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2365萬美元,貢獻份額達到全市的88.5%。
自2016年我市成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以來,我市在促進通關便利、優化口岸環境方面先行探路,取得明顯成效。例如,在東山檢驗檢疫轄區整合農業、海洋漁業、市場監管等縣域檢測機構,試點“四檢合一”,為轄區食品、農產品企業提供便捷的檢驗檢測服務,為全國首創;全國率先試點企業自檢自控合格出口食品“即報即放”,只針對存在高風險隱患的極少部分出口食品實施臨時性抽檢。提升通關效率,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3.0版建設,深化“三互”大通關改革,推動口岸部門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營造良好的開放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漳州積極拓展對臺“五緣六求”的獨特優勢,經貿合作不斷加強,經過40年的努力,漳州已成為全國最主要的臺商投資聚集區之一。漳州充分利用港口、區位、對臺、生態等優勢,以對接重點產業、引辦重特大項目為主攻方向,既主動登臺招商引資,又積極承接臺企產業轉移,吸引大批臺商到漳投資興業。我市積極為臺商臺胞來漳創業和生活提供便利服務,維護臺胞臺商合法權益,擴大臺商聚集地影響力;重視辦好海峽兩岸農博會·花博會、海峽兩岸茶會等交流平臺,深化對臺產業合作;密切與臺灣工商團體聯系,重點加大石化、精密機械、光電、食品等先進制造業以及醫療、養生、旅游、文創等服務業的對接合作。截至2018年8月,全市已累計批辦臺資企業3060個,合同利用臺資163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15億美元。(記者?李潤?通訊員?柯天明?吳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