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出降成本、促出口、穩外貿重拳,決定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退稅進度:從11月1日起,將現行貨物出口退稅率為15%的和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同時進一步簡化稅制,退稅率由七檔減為五檔;對信用和納稅記錄好的出口企業簡化手續,縮短退稅時間,全面推行無紙化退稅申報,提高退稅審核效率。
會議指出,實行出口退稅,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有利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也有利于應對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保持外貿穩定增長。在大面積提高出口退稅率、優化退稅服務的同時,對“兩高一資”和面臨去產能任務等的產品出口退稅率維持不變,體現有保有控的區別對待原則。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國務院此舉恰逢其時,在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外貿出口蒙上陰霾的緊要關頭,大幅提高出口退稅率、優化出口政策服務能夠實現為企業減負、保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效果。今年以來,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已經推出多輪穩外貿舉措。
其中最為重大的是9月5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出口退稅率調整政策,從9月15日起,共計397項產品出口退稅率獲得大幅提高,其中部分商品退稅率直接由0跳升至16%。在這一清單里,包括化工、塑料、橡膠等共計93項石化類商品,占比最高,達到近1/4。其中,聚苯乙烯、乙丙橡膠、聚異丁烯、聚乳酸等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9%;防凍劑及解凍劑、谷氨酸鈉等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3%;純MDI、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6%。
寧波一家塑料化工企業的外貿負責人告訴記者,美國對我國出口化工產品加征25%的關稅,意味著出口美國市場的通道基本關閉,對高度依賴相關業務的企業無異于滅頂之災。在外境不可控的情況下,國內對出口降本減負是對沖辦法之一,大幅提高出口退稅率,對緩解企業壓力、促進出口穩定外貿能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
輪胎行業人士也反映,汽車輪胎目前的出口退稅率為9%,提高到10%對于已經高度融入國際市場的中國輪胎行業是實打實的利好,尤其是玲瓏輪胎、三角輪胎、風神股份等出口業務占比高的企業,將大受助益。
化肥業內人士則呼吁,當前國內化肥需求萎縮,而出口又因成本剛性偏高、被國家列為“兩高一資”產品,不能享受相關支持政策等,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從長遠來看,中國化肥產業有沒有國際競爭力,決定著中國農業在國際上的根基和成色。因此,恢復化肥的普通商品屬性及出口退稅政策,促進其適度出口,也應抓緊提上日程。((記者劉全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