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2.2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9%。其中,出口11.86萬億元,增長6.5%,進口10.42萬億元,增長14.1%;貿易順差1.44萬億元,收窄28.3%。(10月13日《人民日報》)
金秋時節,正是收獲的季節。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2.2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9%,這份外貿平穩增長的成績單,無疑昭示著又一個豐收年。
豐收需要汗水的澆灌,而今年這份成績單的取得尤為不易。在國際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的當下,尤其是在美國不斷挑起貿易戰的情況下,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和質量雙雙實現突破,無疑更顯得難能可貴,也堅定著人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成績不是等來的,而是腳踏實地干出來的。我國對外貿易能夠實現穩中有進,有三點因素至為關鍵:首先是我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強大的內需有力帶動了進口需求的增加,再加上一系列減稅降費、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的出臺,勢必大大促進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的增長;其次是“朋友圈”越來越大,我國的對外貿易不是過度依賴于某一國,而是不斷在擴大貿易伙伴,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保持貿易,特別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這就實現了“多點開花”;第三是自主發展能力增強,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制造業的發展,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尤其是在出口貿易中,我國的很多產品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這也就成為了拉動對外貿易增長的重要因素。
對外貿易的平穩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雙雙提升,不只是體現在數據上,而是有著深遠的影響。主動擴大進口,在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同時,還有利于改善民生、滿足國內民眾日益增長的更高質量消費需求。積極擴大出口,能夠讓我國經濟發展保持活力,同時讓更多國家享受中國發展所帶來的利好。總而言之,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增長,既讓中國更充分地融入世界,也助推著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成績振奮人心,前路仍需開拓。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的現實,我國對外貿易可能會面臨一定的困境,但是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隨著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進一步增強,隨著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即將舉辦,我國外貿進出口必將保持平穩增長,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發展自己,鼓舞世界。(南方網高永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