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浙江外貿企業群像:大企業主動布局 電商賣家三面掣肘)
美國政府近日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實施加征關稅的措施,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外貿企業云集的浙江,在本次中美貿易摩擦中感受到的沖擊最為明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期走訪了浙江多地的中小外貿企業,多數受訪企業表示,貿易摩擦的影響還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并不會馬上有體現。
一位浙江的地方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貿易摩擦的影響在今年還沒有充分體現,第一批的500億本來就有儲備,不用馬上要進口。第一批民生類,像浙江臺州區域這種產品影響還沒有那么大那么快,2000億的清單更是還沒有開始。目前尚未聽到對我們的外貿企業客戶有很大的影響,但預計明年影響會顯現出來,產量降低和倒閉的小企業會增多。”他說。
為了穩出口,地方政府也花費了不少心思。
臺州市市委書記陳奕君近期在杭州表示,在外部環境日趨嚴峻的背景下,臺州引導企業“以變應變”,搶抓新一輪擴大開放的有利契機,通過做精做優產品,優化內外貿結構,拓展多元市場等方式,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大、小企業應對方式迥異:主動布局vs被動應變
如何應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并不相同。
杭州的上市公司巨星科技10月10日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3000萬美元設立越南巨星有限公司。巨星科技表示,因為當前國際貿易環境多變,特別是貿易摩擦糾紛有加劇的趨勢。對此,公司設立越南海外制造基地,目的是有序分步調整公司在全球范圍的制造分工布局,確保公司業務穩定持續發展。
大企業可以通過海外設廠來規避,而小企業卻沒有這個實力轉移制造業基地到海外去,但小企業好在船小好調頭,它們采取的應對方式,一種是開辟內銷的市場,一種是尋找新的出口市場,比如以前很多是通過美國轉口貿易,現在直接去找歐洲的客戶。
陳錫理的亞琛工藝專營微型家具,主要出口的是發達國家,比如日本韓國等地。因此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比較小,今年的生意不僅沒有不好做,反而旺了很多,去年他的工廠只有20多名員工,今年增加到80個。“我們的產品出口和外銷各占一半, 2008年落差很大,今年生意明顯有好轉。”陳錫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和陳錫理相反,在義烏國際商貿城D3-8街也是做工藝品的陳冬菊則感覺今年生意比以前差了,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我也是內銷和外貿都做,今年國外比國內好做。以往國內六成外貿四成,今年正好顛倒反過來了。我們出口主要集中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的華人聚集區。”
杭州的不少外貿型公司則都表示今年圣誕節訂單都變少了。
杭州企豐貿易總經理葉軍賢10月15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出口美國市場的訂單已經處于停滯狀態,“廣交會之前的訂單做下來之后,后期的都要重新核價,所以現在只能暫停不做了,增加十幾個點的關稅這個成本客人也接受不了,原來的單子生產掉之后就不做了,準備等到年底適應期過后再做。公司在增加關稅前有提前出貨,客人也會觀望。”他說。
葉軍賢表示對明年的形勢很難把控,“小公司只能跟著客人和方向走。轉型內銷或者開拓其他新的出口市場并不容易,開發新客戶一是各個平臺競爭比較激烈,二是需要重新磨合,老客戶畢竟有磨合過,信任度比較好。比如說老客戶可能可以接受30天60天賬期,現在開拓新客戶則要錢貨兩清,壓力比較大。明年的影響會更明顯,總體而言就手工藝品等中國的傳統優勢產品而言,要找到能夠替代中國工廠的還是比較少。”他說。
電商賣家受沖擊
楊帆是杭州云端電商的老板,他在10月15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來說中美貿易摩擦對本土的電商影響并不大,但是接下來會越來越大。
一個是牽扯到當地的繳稅政策,另外對來自中國的電商企業而言,主要的影響還是來自于清關。楊帆表示,在今年七八月份就發生過幾次美國海關專門針對從事亞馬遜的中國賣家貨物查驗和扣關。加上美國郵政體系也一直在促成電商小包渠道漲價,對于做美國市場的中國賣家來說直發小包后期也會成本增加。
“我覺得對于主要目的國為美國的電商賣家來說,在當地注冊美國公司進行各個環節的本土化是遲早的事情,不提前布局未來幾年都是會被淘汰的,但是因為中美貿易摩擦這個事情導致現在本土注冊美國公司的難度越來越大。”楊帆表示。
而且即使在美國本土注冊當地公司可能也要面臨繳稅的問題,楊帆表示,企業的利潤空間會被縮小,因為美國之前的自由貿易不光體現在海關,線上市場也是同樣的,但是現在部分州已經實施了線上購物的征收消費稅,接下來估計會有越來越多的州效仿。
在海關數據上,由于搶出口搶時間的效應,上半年的出口數據還是很不錯的。
據杭州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浙江省進出口總值1.58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下同)增長9.3%(全國增長8.6%),其中,出口1.17萬億元,增長6.0%(全國增長5.0%);進口4113.2億元,增長20.1%(全國增長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