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西安海關舉行2018年前三季度陜西省外貿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前三季度,陜西省出口總值為1572億元,增長34.9%,增速位列全國第二。

據悉,2018年前三季度,陜西省進出口總值2580.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1.9%。其中,出口1572億元,增長34.9%;進口1008.1億元,增長27.3%;同期貿易順差563.9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分別列同期全國第4位、第2位和第6位。
據西安海關副關長龍承偉介紹,2018年前三季度,陜西省外貿中加工貿易進出口占比超6成,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進出口倍增。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1612.2億元,增長24.6%,占同期全省進出口總值的62.5%。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進出口282.7億元,增長1.5倍。
其中,外資企業進出口占主導,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最高;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754.5億元,增長24.9%,占同期陜西省進出口總值的68%;民營企業進出口586.8億元,增長64.7%,占22.7%;國有企業進出口238.6億元,增長22.1%,占9.2%。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陜西外貿進出口規模實現較快增長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和新亮點。
外貿龍頭企業進出口大幅增長。前三季度,美光、三星(含海邦物流)兩家外貿龍頭企業進出口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進出口值分別為1031.2億元和663.3億元,分別增長30.9%和54.1%,兩家企業合計占同期全省外貿總值的65.7%,是拉動陜西省進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民營企業進出口表現活躍,全省外貿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各類型企業進出口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最高,達到了64.7%,高出同期全省總體外貿增速32.8個百分點,體現出陜西外貿發展內生動力的不斷增強;海關特殊區域進出口快速增長,楊凌農業示范區、渭南、安康三地外貿增幅排名靠前,分別增長63.5%、39.7%和37.5%。
同時,為進一步落實全國口岸提效降費工作會議各項要求,優化陜西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西安海關制定了《西安海關落實口岸提效降費工作方案》,提出了壓縮整體通關時間、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減少進出口環節審批、優化通關流程和作業方式、提升口岸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等五方面16條工作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