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南寧海關發布《廣西對外貿易發展報告》,《報告》顯示,從1980—2017年,廣西外貿由弱漸強,從600.2萬美元增長至572.1億美元,增長9535倍,成為中國西部地區對外貿易領先省份。特別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成功舉辦以來,廣西與東盟貿易發展舞臺越來越廣,東盟連續18年保持廣西最大貿易伙伴地位。

南寧海關統計處處長謝津介紹,作為中國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邊優勢的少數民族自治區,近年來,廣西實施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珠江經濟帶“雙核驅動”戰略,邊境貿易規模居中國前列,對邊境地區穩定和民族團結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伴隨外資的大量流入,廣西經濟發展的資金缺口得到有效彌補,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2010年富士康集團的進駐帶動了廣西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其旗下企業連續多年蟬聯廣西外貿進出口企業榜首。”謝津說。
主要貿易伙伴中,廣西立足東盟,穩定香港地區、日本、歐盟和美國等傳統市場同時,積極推行多元化戰略,貿易伙伴由1985年的90個拓展到2017年的217個。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了密切的貿易聯系。
藤草竹芒編、松香、水泥等初級產品曾占據廣西外貿重要地位,如今,隨著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和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加快推進,廣西形成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芯片、顯示器等高新技術產品在外貿比重中大幅上升,新的外貿發展優勢正在顯現。
南寧海關表示,作為進出境監管部門,將針對口岸通關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化大通關改革,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提高查驗、物流、倉儲等設施裝備自動化和協作水平,提升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把廣西打造成吸引和利用外資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