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跨國公司紛紛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不僅數量快速增加,而且研發中心的規模也不斷擴大。
早在1992年,微軟就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不僅在中國設立分公司,還成立了多個研發中心。如今,中國已是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機構設置最完備、業務布局最全面、研發投入最大的國家之一。
微軟大中華區總裁柯睿杰表示,微軟20年前便在中國設立美國之外最大的研發基地,這為微軟在中國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不僅僅是微軟,許多大型科技公司也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
一年前,在上海舉行的軟件開發者大會上,谷歌宣布將成立一個致力于人工智能的中國中心。
谷歌在聲明中提到,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術和技術方面的貢獻不斷增加,并表示新中心將“與中國活躍的人工智能研究界緊密合作”。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布局最多的國家,數量略微領先于美國和日本,三國占全球總體專利公開數量的74%。
此外,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總量也居世界第二。截至2017年,中國的人工智能人才擁有量達到18232人,占世界總量8.9%,僅次于美國(13.9%)。
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是對中國人才資源和投資環境擁有堅定的信心。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和移動互聯網上的發展,也是吸引跨國公司的另外一大因素。
2017年,蘋果宣布在上海和蘇州再建立兩個研發中心。此前,蘋果已在北京、深圳設立了研發中心。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說,國外其他投資者可能會很關注中國這一最大市場,但對蘋果來說,中國最大的吸引力是人才的質量。
宋清輝表示,中國人才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巨大,它們“挖”走了大批本地的優秀人才。這不但幫助其迅速完成了本土化,而且還吸引了一些富有才智的中國學子在海外學成回國,為其發展服務。
同樣看重中國人才市場的,還有東南亞領先的O2O互聯網移動平臺——Grab。2015年,Grab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個海外(東南亞以外)研發中心。
Grab北京研發中心主管鄭少麟表示,從技術上來講,全世界最大的兩個技術中心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我們在這兩個地方都成立了研發機構,希望吸引這方面的人才”。
Grab是東南亞線上到線下(O2O)互聯網移動平臺,為東南亞消費者提供交通、送餐、快遞、雜貨配送、線上支付和金融服務。目前,Grab的業務已經遍及8個國家235個城市,下載Grab APP的移動設備超過了1.25億臺。
鄭少麟表示,中國在很多技術領域都是領先的。就拿送餐業務來說,中國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在運營、整合、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經驗,“對我們都是非常寶貴的”。
宋清輝告訴記者,外資研發中心帶來的新理念和技術,有利于中國企業效仿,建成自己的研發中心(院),逐步形成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