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召開的第三屆天津市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論壇上獲悉,目前,天津市已經建成集商務、通關、支付、物流、大數據等各類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在美、英等主要出口市場設立了20余個跨境電商海外倉,有效帶動了全市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今年前11個月,全市跨境電商共計進口1768.48萬單,同比增長359.3%,進口銷售額25.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9.8%。

據了解,2015年10月,海關總署將天津列為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2016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天津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雙試點政策的促進推動下,天津跨境電子商務產業要素加快聚集,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濱海新區成為全國唯一集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保稅物流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于一體的國家級配套改革試驗區。本市跨境電商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跨境電子商務“單一窗口”平臺不斷優化
本市已建成與海關相關管理系統、公安身份認證系統、查驗現場和企業等多系統對接、多層數據交換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平臺,實現跨境電商信息互換和執法互助。企業只需要與平臺進行一次對接即可實現海關、檢驗檢疫的“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今年“雙11”單日訂單處理量119.7萬單,較去年“雙11”增長4.788倍。
跨境電子商務監管措施不斷創新
天津海關實行簡化申報、清單核放、匯總統計、稅款擔保、身份查驗等便利化監管措施,采取“事前備案管理、入區實施檢疫、事中風險監測、出區核查放行、全程質量追溯”的監管模式,先后分兩批出臺了共計15項支持措施。天津外匯管理局在全國首個出臺了7項支持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便利化外匯管理措施。
跨境電子商務產業聚集初見成效
結合天津海、空兩港資源和國際郵路資源以及貿易優勢,全市初步形成了東疆保稅港區、天津港保稅區等7個跨境電商創新試驗區。成功引進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阿里菜鳥、唯品會、小紅書、一達通、大龍網、eBay等跨境電商行業巨頭,成功對接支付寶、財付通、順豐、圓通等跨境電商支持服務企業,全市累計進駐企業超過300家。
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通過培訓、宣傳等方式,積極推進傳統外貿企業和制造類企業“觸電”,在一達通、大龍網、敦煌網等跨境B2B平臺上累計上線外貿企業超過4000家,實現跨境出口2.84億美元。支持企業應用eBay、亞馬遜等平臺開展跨境B2C出口,鼓勵企業通過綜合服務平臺申報通關,實現B2C業務陽光化發展,建成東疆進口商品直營中心、歐貿中心、于家堡環球購、天貓國際等40余家跨境O2O體驗中心。
跨境電子商務服務支撐體系不斷完善
發揮“海運+空運”物流優勢,建設服務京津冀輻射北方地區的跨境電子商務倉儲集散中心。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海外倉20余個,倉儲面積6萬多平方米;創新金融支持,結合天津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政策,服務eBay出口電商30余個,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業務占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總業務量50%以上;建設跨境電商商品“溯源誠信認證系統”,通過加貼防偽溯源標識、二維碼、條形碼等手段,保證貨源可查、全程可溯、一品一碼、明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