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海關近日發布數據,今年1—11月,江蘇進出口額達到4002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4%。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6.3%,表現搶眼。
民企對“一帶一路”國家貿易不斷升溫
今年,江蘇對“一帶一路”國家貿易不斷增長。南京海關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江蘇對“一帶一路”沿線的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國和卡塔爾進出口分別增長28.6%、17%和64.2%。10月、11月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在此過程中,民營企業是一支重要力量。
“今年,我們與小米公司以及米系生態伙伴合作共建了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米系全球供應鏈生態圈。小米專注于做產品,我們則負責米系產品的出口。目前,我們已出口了小米AI音響、小米凈水器等213種產品,覆蓋到了家居家紡、智能家庭等諸多品類,出口到東南亞、日韓、歐洲等全球50多個國家。”江蘇跨境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董事國蒞麗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越來越火熱。前不久,巴基斯坦有一家4S店的老板來南京想找汽車配件廠商合作,本地的汽車配件商對巴基斯坦市場并不熟悉,所以擔心交易的風險。經過大量調查,他們最終促成了雙方貿易的達成。
淘道嗨公司負責人也表示,目前來看,東南亞、印度等“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中國零售電商產品也很受歡迎。從去年開始,他們就與泰國合作,耳釘等各類小飾品賣得很好,銷售額也在成倍增長。
跨境電商模式成民企新增長點
民營企業對外貿的貢獻中,跨境電商模式的貢獻與日俱增,為外貿增添了新動力。
智貿邦電子商務公司經理李麗說,越來越多的民營外貿企業通過線上銷售的方式,直接將產品推廣向國外消費者,利潤也實現了翻倍增長。至今,他們已經幫助20多家南京企業成功走上跨境電商的道路。“近期有一家轉型做家居產品電商的公司,11月份實現了88萬美元的交易額。對于不少企業來說,跨境電商是一片藍海。目前,僅在亞馬遜一家平臺就有30多萬中國賣家,新增店鋪數量也在激增,預計2019年開店數量將呈現3到5倍的增長。”
匯鴻嘉畫文體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先明說,“黑五”到圣誕節這段時間,是銷售的高峰期,已經有數百人瀏覽過銷售頁面。跨境電商直接面向消費者,可以讓公司在海外市場進行試驗,便于后期將出口業務擴大到大批量采購商,打開更大的海外市場。“因為公司產品已經在跨境電商平臺銷售過,國外采購商就會對我們的產品更加信任。”
服裝電商妖精的口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和今年公司銷售額漲幅都維持在20%左右,通過電商平臺開拓國際市場是未來的趨勢。
貿易便利化政策為民企減負
為促進企業進出口貿易便利,海關等相關部門也在行動。南京綜保區復制推廣了自貿區“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簡化通關單證”“簡化備案清單”“集中匯總納稅”等11項制度,為企業減負效果明顯。
金陵海關駐新生圩辦事處工作人員張金良說:“今年,我們采取一系列措施助力外貿企業順利通關。例如,升級了‘掌上物流’智能監管系統,系統自動識別車牌,進出綜保區貨車司機不下車便可完成通關,還推行了‘寧關e通’系統為司機導航。”
南京津岳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魯群說,以前全國的貨車來到綜保區,至少要安排一人在園區內協調,現在通過智能化系統,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此外,深加工結轉等業務轉移至綜保區,也讓企業獲得了出口退稅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