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貿規模邁上新臺階,2018年進出口總額首破4000億美元。1月17日,記者從杭州海關獲悉,2018年浙江進出口、出口、進口總值分別達到2.85萬億元、2.12萬億元、7337.2億元,較上一年分別增長11.4%、9.0%、19.0%,分別高出全國增速1.7、1.9、6.1個百分點。
2018年,浙江外貿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浙江出口額首破3000億美元,進口額也第一次突破1000億美元。
這樣的成績,浙江是如何拿到手的?記者采訪了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并以此一窺2019年浙江外貿的發展前路。
“大單”等不來,自己逼出來
2018年,在國際貿易摩擦、匯率和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帶來陣痛等多重影響疊加下,浙江外貿發展依然動能十足,進出口、進口、出口額增速均位列沿海主要省份第一。
“尤其是全年出口達3000億美元,實在難能可貴。”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樣的成績是浙江數以萬計的外貿企業倒逼升級、政府主動作為的成果。
倒逼,是時勢使然。面對國際貿易摩擦,浙江企業勇敢直面,積極應對24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各類貿易救濟調查案件130起,總量居全國首位。
倒逼,更是主動作為。一年來,浙江加速培育外貿主體,實施萬企貿易成長計劃和外貿小微企業成長三年行動計劃。浙江新增登記備案外貿主體超過3萬家,外貿主體總數成為全國第一。
作為拓展外貿市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浙江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展會。僅華交會和兩場廣交會,浙江就組織了上萬家企業參展,展位數量達歷史新高,收獲的訂單總額新增達37.9億美元。
為穩定外貿,浙江自上而下,不斷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貿易便利化。例如,在簡化發證程序方面,所有外貿單個審批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七年邁一步,踩得穩又實
2008年,浙江進出口總額首破2000億美元;3年后,浙江又上一個臺階,站上3000億美元。如今,時隔7年,浙江進出口總額突破4000億美元。
從3年到7年,邁上這個臺階,浙江看似用了更久,實則踩得更穩,含金量更足。
“這一步不僅是數量的擴張,更是質量的提升。”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分析,進入21世紀后,浙江外貿規模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很快實現從1000億美元到3000億美元的三級跳。但隨著一步步上階梯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產業的“短板”也日益顯現,浙江隨之主動調整產業結構,在全國率先進行外貿優化升級。
由此,浙江外貿也從過去的“大進大出”開始向“優進優出”轉變。如今,浙江外貿在穩定發展的同時,注重“量”上有“進”,更注重“質”上有“升”。在這份外貿成績單中不難發現:浙江外貿正加快實現自我優化——貿易方式趨向多元化。2018年,浙江省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2.25萬億元,占我省進出口總值比重達79.0%,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市場采購方式、跨境電商進出口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活力顯現,尤其是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比上年增長44.3%。
加快實現市場多元化,“一帶一路”建設帶動效應持續顯現。2018年,浙江對前三大貿易市場歐盟、美國、東盟進出口總值比上年分別增長9.3%、10.1%、22.5%,合計在全省進出口額占比46.8%。同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8966.6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占全省進出口總值比重增至31.4%。
出口商品結構更趨優化,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率高于全省出口平均。2018年,我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分別為9214.1億元、1408.4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9.6%、11.5%,占出口總值比重分別提升0.3、0.2個百分點。而同期,紡織服裝、家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比重下降了0.5個百分點。
形勢越復雜,越要有定力
進入新的發展期,浙江外貿發展正處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關鍵時期。“不得不直面的是,2019年的全球經濟或許并不如2018年景氣。”杭州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陸海生提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對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由3.9%下調至3.7%。
越是形勢復雜多變,越要有底氣、有定力。“2019年,浙江外貿發展要確保實現出口正增長、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和占全國的份額不降低這三大目標,為全省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貢獻外貿的力量。”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眾多不確定因素和2018年的高基數背景下,浙江外貿要實現穩增長,就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辦好自己的事,既需要更加奮發有為的狀態,又要亮出更有創造性的措施。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浙江外貿將重點打造國際市場的拓展推廣、新型貿易的培育發展、優化升級的促進支持三個工作體系。與此同時,做好打遭遇戰和持久戰的充分準備,精準有效地做好國際貿易摩擦的應對,繼續承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全力參與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