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854.4億美元,增長-5.8%。其中,出口2212.5億美元,增長-4.4%;進口1641.9億美元,增長-7.6%。貿易差額570.6億美元。
一、外部因素導致12月份出口同比負增長
2018年12月份出口同比增長-4.4%,創2018年單月同比最低增速,三方面因素導致12月出口同比下降:
一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外需強勁勢頭減弱。2018年12月份,摩根打通全球、美國、歐元區的制造業PMI分別為51.5%、54.1%、51.4%,雖然都保持在榮枯線以上,但都創下了2017年以來的新低;韓國、澳大利亞、中國臺灣、南非的制造業PMI(或PMI)分別為49.8%、49.5%、44.8%、49%,都位于榮枯線以下。相比2017年12月份,我國主要出口國家及地區的經濟景氣狀況減弱,外需開始受到明顯影響。2018年12月份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均值低于2017年同期284點。從主要出口國家及地區數據看,2018年12月份中國對美國、歐洲、日本、巴西、印度、南非、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的出口增速都為負值。
二是2018年12月份出口增速受到2017年同期高基數影響。2017年12月份出口金額2315.23億美元,為2017年全年的最高值,出口增速為10.73%,出口金額和增速基數雙高。在此情況下,2018年12月份的出口增速不佳顯而易見。
三是貿易摩擦帶來的滯后影響開始集中顯現。12月份,貿易摩擦導致的國內企業“搶出口”行為進入尾聲。盡管過去幾個月,中央與地方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出口企業的政策,各地對出口類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給予了更多支持,但這些政策的紅利釋放需要一個過程,政策對沖作用尚無法立刻顯現。
從2018年全年來看,中國出口2.4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9.9%。出口總金額表現較好的同時,出口目的地進一步拓展,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速高于整體出口增速。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出口占出口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升,繼續保持第一大出口主體地位。
二、內部需求減弱是進口負增長的主因
2018年12月份進口同比增長-7.6%,創2017年以來最低增速,影響因素有三方面:
一是大宗商品進口價格繼續下跌。2018年12月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跌,CRB綜合、油脂、食品、家畜、金屬、工業原料、紡織品指數均值較2017年12月分別下跌16.46、27.15、10.97、47.06、43.26、21.48、9.56點。全球油價繼續下跌,WTI原油均價下跌至48.98美元/桶,較2017年12月均價低9美元/桶。盡管部分商品的進口量有所增加(比如原油),但由于價格下跌明顯,進口總額增長受到顯著制約。
二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2018年三季度,我國經濟實際GDP增速降至6.5%,相比二季度下滑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5年以來首次出現的新情況。2018年12月份制造業PMI為49.4%,自2016年8月份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這表明我國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經濟下行和內需放緩均不利于進口擴大。比如,從進口量看,2018年12月份的大豆進口量為572萬噸,較2017年同期大幅減少383萬噸。
三是2017年同期金額高基數。2017年12月份進口金額1776.72億美元,為2017年全年的最高值,進口金額高基數對2018年12月份的進口額擴大構成制約。
從2018年全年來看,中國進口2.1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5.8%,進口增速略低于2017年的16.11%。進口總體表現較好,包括集成電路、水海產品等在內的部分重要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優質消費品進口保持了較快增長。
三、2019年外貿面臨三大挑戰
從中美發布的相關報道看,雙方在1月初舉行的貿易談判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當前,貿易摩擦暫時“休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悲觀預期,但尚未從根本上提振企業出口信心,預計農歷年初出口繼續放緩的概率較大,出口同比或繼續負增長。預計中美談判會在2019年一季度取得實質性突破,基于此,企業信心在二季度將逐步回升,出口增速也將有所恢復。
隨著逆周期調節、擴大開放、降低進口關稅等政策不斷釋放紅利,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預計2019年進出口規模將保持平穩。當然,在2018年高基數影響下,隨著應激式進出口增長風頭過去,2019年外貿增速尤其是出口增速放緩的概率較大。
從目前來看,2019年外貿仍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或導致貿易增速放緩。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同步放緩的概率較大,發達經濟體中美歐經濟或觸及本輪復蘇拐點,預計美國和歐盟經濟2019年的增速將分別放緩至2.5%和1.5%。2019年新興經濟體經濟下行壓力或進一步加大,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將對以資源生產加工和出口為主的國家影響顯著。
二是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取向不一增加了外貿環境的不確定性。2018年12月份,美聯儲的議息會議聲明將漸進加息,點陣圖顯示2019年的加息次數為2次,近日鮑威爾的“鴿派”言論則加大了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歐央行的議息會議確認于2018年底結束量化寬松政策,但未明確表態何時首次加息。日本央行的金融政策決策會議決定繼續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不變。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搖擺將加大外貿企業的匯率風險。
三是WTO改革方向尚不明確、多邊貿易規則或受到沖擊,外貿將面臨長期挑戰。當前,多邊貿易體系改革愈發成為共識,但在如何改革方面存在諸多分歧,尤其在是否遵循現有基本原則和核心價值觀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觀點明顯不一致。貿易體系改革結果將顯著影響我國外貿長期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