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隨著中國外貿的強勁復蘇,中國多個港口出現航運火爆的情況。上海港是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受貿易復蘇刺激,今年7月—10月,接連刷新集裝箱吞吐量的月度歷史紀錄。貿易回暖之下,集裝箱卻面臨供不應求的緊缺局面,“一箱難求”的現象十分突出。
入冬后的上海外高橋寒風凜冽,碼頭上卻是熱火朝天。十多條貨輪在岸線一字排開,裝卸集卡要排起長隊進場卸貨,這成為近期貿易強勁復蘇的寫照。今年10月,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以420萬標準箱刷新月度歷史紀錄,同比增長15.7%。
貿易強勁復蘇 上海港碼頭上演“貨柜荒”
出口激增之下,出港貨輪幾乎滿載而去,港內裝貨的集裝箱卻供不應求,進而演變成“貨柜荒”。往常是“箱等人”,眼下卻成了“人等箱”。相比去年,上海港碼頭目前空箱堆存下降了5成。
訂單火爆 外貿公司遭遇物流緊張
這家上海老牌的外貿公司常年出口服裝到歐美國家的大型商超。訂單的火爆,更讓公司從10月起逐漸感受到航運物流的緊張。運價上漲、“一箱難求”,再加上海外客戶不斷催單,讓企業更加關心物流。
受市場需求刺激 航運公司運價大幅上漲
受市場需求刺激,航運公司運價大幅上漲。目前,上海發往北美的集裝箱價格已漲到每箱五六千美金,去歐洲4000多美金,東南亞近2000美金,相比疫情前均有兩三倍漲幅。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顯示,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目前比今年年初翻了一倍。
運價攀升 港口短期讓利 為外貿企業減負
隨著航運價格的一路攀升,港口碼頭開始采取短期讓利的措施,來減少出口企業的燃眉之急。
保障全球物流順暢 才能支撐貿易復蘇勢頭
業內人士呼吁,全球疫情有望在疫苗上市后迎來曙光,保障全球物流順暢運行,才能支撐貿易復蘇勢頭。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