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起步之年。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入推進‘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圍繞‘一進一爭兩翻番’目標任務,聚焦提升發展能級,認真開展‘八個專項行動’,為加快建設‘五個廊坊’貢獻力量。”3月2日,廊坊開發區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為今后發展繪就了新藍圖。
今年,廊坊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15億元,同比增長6.5%;限上消費品零售額145億元,同比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以上,同比增長2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7%;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進出口總額105億元,同比增長5%。
深入推進“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全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2月24日,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開展“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扎實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實施意見》。針對開發區工作,提出要大力提升開發區能級水平,加快“騰籠換鳥”,優化產業布局,推動項目向園區集中,加快推動廊坊開發區擴區托管,激發園區發展活力等工作。廊坊開發區將認真開展“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和“三基”建設年活動,持續實施民生工程,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建立清單臺賬,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工作標準、完成時限,有力有效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全力提升發展能級,就要繼續壯大“四大主導產業”集群
——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發展厚度。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瞄準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加快培育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大文化和大健康等產業集群。認真落實《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現代商貿物流、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推動項目發展,提升產業聚集度。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專項行動”,推動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全面承接引進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為托管區域和東區建設儲備一批好項目、大項目。落實重點項目包聯制度,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協調服務小組、一抓到底”“四個一”工作制,為項目提供全鏈條投資服務。
——壯大招商力量,提升招引專業度。結合管理運行機制優化,組建專業招商部門,面向區內外,把一批懂經濟、懂政策、能吃苦的人員充實進招商隊伍,培養善交往、守信用的招商引資專業人才。要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雙循環”,放眼發達地區,緊盯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央企和全球行業龍頭項目,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組織召開10場主題招商活動,著力簽約一批具有前瞻性顛覆性的前沿技術、產值貢獻大的高端項目。
——堅持問題導向,提升發展外向度。充分發揮綜合保稅區的作用,圍繞“大強優”,逐步提升外資外貿水平。外資領域要同時抓好新引進和新增資,加速外資增量,支持存量外資企業擴大有效投入,及時了解解決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利潤轉投資等各類需求,同時拓寬利用外資的能力;外貿領域要引導外貿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境外展會等多種形式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擴大外貿進出口總量和增幅。
●全力提升發展能級,就要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加快推進擴區托管。要本著合作共贏原則,準確把握市委意圖,發揮國家級開發區輻射帶動作用,把托管區建設成為全市經濟重要增長點。要盡快形成詳細的托管方案,6月底前簽訂托管協議,為優質項目落地儲備空間。
——加快推進東區開發建設。按照“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緊緊圍繞華大基因、橫峰資本、紐特科技等項目需求,先行啟動云鵬道以北區域開發建設。創新方式方法,千方百計盡快完成乃自房村征拆。積極對接上級相關部門,結合京滬高速拓寬工程,推進東區云鵬道跨高速橋加寬和金源道下穿工程。
——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加強與全市大型進出口企業富智康、維特根、固安云谷、威盧克斯等公司合作,發揮綜合保稅區的服務平臺作用,做多貿易量;推動開展“全球中心倉”業務,發展新興業態;爭取將河北自貿試驗區相關政策延伸到廊坊開發區,力爭每年新注冊外資企業不少于20家,實際使用外資不低于6億美元,進出口總值增加35億元,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值增加25億元。
——加快推進S6線及重點項目用地拆遷。要主動靠前服務,集中攻堅,按照時間節點,推進小哲垡村剩余民房拆遷工作,保障城際鐵路聯絡線建設進度;全面梳理已批未供土地,對癥下藥,積極破解;對重點項目用地,采取強力措施,堅持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加大項目用地的拆遷力度,為項目建設提供用地保障。
——加快推進能級提升、騰籠換鳳。強化“畝均論英雄”理念,總結用好與聯東U谷、美國華平合作的模式,健全完善促進開發區“騰籠換鳳”的政策措施,運用綜合性行政手段和靈活性市場機制,倒逼低效用地企業退出,促進閑置土地回收;對286家畝均納稅10萬元以下占地企業,按照“一企一策”制定方案,加速轉型升級。
●全力提升發展能級,就要落實安商穩商留商措施
——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化智慧審批提升行動,擴大“一業一證”覆蓋面,著力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深化政企面對面等“五大機制”,向重點企業配送“綜合服務包”,提升企業的“發展指數”和群眾的“滿意指數”。
——全力打造活躍的創新創業環境。推進智慧城市二期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鼓勵更多企業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加快推進開發區創新中心、產品展示中心和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激發創造潛能和創新活力。
——營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企業發展環境。執法部門要以服務的思維搞監督,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與企業在發展上形成合力;同時積極向上級部門反饋企業意愿,推動降低企業匯報頻次,簡化基本報表,減少會議數量,為企業發展營造寬松的空間。
——用足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樹立敢于負債經營搞建設的理念,做好2021年開發區新增政府債券項目申請工作;引導金融資本、民間資本、社會資源投入經濟社會發展,爭取區內企業“潤澤科技”“華寬科技”和查普曼科技開發有限公司2至3年上市,引入華大基因生命健康產業基金和顧家集團中小企業創業基金,滿足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全力提升發展能級,就要激發全員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
——機構設置與上對應,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確保上下貫通、執行有力,最大程度補齊“扁平化”管理造成的“崗位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的短板。
——村街(社區)“兩委”換屆結束后,迅速啟動全員第二輪崗位競聘,聚焦主責主業,建強重要部門,最大程度避免“雙向選擇”造成的“吃勁崗位沒人干、清閑崗位人滿為患”的問題。
——加強和強化經濟部門人員力量,把精兵強將向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經濟管理等工作集中,為有能力、有抱負的年輕同志提供充足成長空間,真正讓經濟部門這個拳頭強起來、硬起來。
——建立薪酬動態調整機制,探索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考核,把國家和省對開發區考核評價指標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切實把干多干少體現在績效上、落實在工資上。
——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干部隊伍培訓工作,有計劃組織實施域外學習培訓、中青年干部培訓等。
——建立和完善崗位聘任人員的流動和退出機制。同時,堅持嚴控總量、規范管理、只減不增,加強勞務派遣人員管理。
●全力提升發展能級,就要不斷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同防”的要求,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落實落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
——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深入實施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學校、幼兒園建設,組織好教師培訓,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鞏固國家級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持續提升城市品質;推進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項目建設,全力承接北京優質醫療資源。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2021年重點工程建設,推進緯五道等3條道路和大學城雨污分流建設工程;強化市政設施的日常維護養管;落實“河長制”,加強鳳河、九干渠等河渠日常管理。
——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常態化管控;推動重點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設,協調完成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審批工作;繼續開展各類涉土壤污染防治、危險廢物、固體廢物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堅決嚴厲打擊涉土壤污染違法犯罪行為。
——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專項行動。扎實開展隱患排查化解和中省交辦信訪案件“回頭看”工作,全面摸清底數,研究有效的解決路徑,妥善化解信訪積案;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全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扎實開展“攻堅之年”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開發區。
新格局孕育新機遇,新階段展現新作為。今年廊坊開發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力打造經濟發展主戰場、集約發展高產田、高端產業聚集區、營商環境新高地,加快實現與區位優勢相匹配、與經濟基礎相對等、與上級要求相適應、與人民愿望相符合的高質量發展。(記者馬珉璐)
責任編輯: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