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
金融界網4月13日消息 今日上午海關總署發布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數據。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今年一季度進出口增速達到20.5%,外貿繼續保持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向好的勢頭,為今年全年外貿“量穩質升”開了一個好頭,這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具體來看有幾個方面:
一是全球經濟貿易恢復性增長有利于我國外貿增長。隨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面逐步擴大,全球經濟復蘇出現了良好勢頭。今年以來全球制造業持續改善,3月美國、歐元區、日本制造業PMI分別升至64.7、62.5、52.7,分別創下1983年12月、1997年6月、2018年11月以來的新高,這將帶動我國出口快速增長。從海關數據看,一季度我國對歐盟、美國、日本出口合計增長48.5%,對整體出口增長貢獻率達到44.2%。我們也注意到,近期主要國際經濟組織紛紛上調了經貿指標的增長預期,比如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由1月份的5.5%上調到6%;世界貿易組織也將全球貨物貿易量的增速預期,從前期的7.2%上調為8%。這也顯現了全球經貿活動復蘇、市場信心增強這一積極信號。
二是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也促進了外貿發展。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生產、投資、消費繼續恢復,主要宏觀指標處于增長區間。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有關數據顯示,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已連續13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上,多數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高于臨界點,制造業景氣進一步回升,這帶動了集成電路、能源資源等產品進口的較快增長。一季度,我國進口集成電路1552.7億個,增加33.6%;原油1.39億噸,增加9.5%;銅143.6萬噸,增加11.7%。
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有力有效,在促進國內生產消費穩步復蘇的同時,也為對外貿易持續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特別是今年春節假期,多數制造業從業人員選擇了“就地過年”,廣東、浙江等外貿大省等不少企業生產“不停機”,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國內工業生產,縮短了外貿訂單的交付周期。3月,我國進出口環比增幅達到了25%,其中出口、進口環比分別增長了16.8%和35.2%。
三是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也助推了進口增長。在美國等主要經濟體貨幣寬松政策的影響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截至3月份,鐵礦砂進口價格連續7個月同比上漲,銅礦砂進口價格連續11個月同比上漲,大豆進口價格連續4個月同比上漲,一季度上述產品進口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53.5%、28%和11.1%。原油進口價格也結束了連續12個月的同比下跌走勢,3月當月同比上漲1.6%。
李文魁表示,自去年三季度以來,我國外貿已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長。未來一段時期這一趨勢有望維持,但具體走勢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有所反復,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比較多。比如說,近期蘇伊士運河“被堵”等突發因素對國際貿易物流時效帶來了短期影響。此外,去年二季度我國進出口環比去年一季度增長16.8%,去年這個基數顯著抬高,客觀上對于今年二季度外貿增長帶來了挑戰。綜合來看,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外貿運行有利因素較多,但外部挑戰也不少,外貿穩定增長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