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強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外貿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外貿領域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7月14日《人民日報》)
新業態新模式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海關總署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8.0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7.1%,連續13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與疫情前2019年同期相比也增長了22.8%,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
全球外貿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復蘇步伐滯緩,中國外貿穩卻一枝獨秀,增長態勢進一步鞏固,這固然得益于率先有力有效控制疫情、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等多重積極因素支撐,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持續釋放活力,則為鞏固外貿穩增長態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據最有說服力。過去5年我國跨境電商增長了10倍;2020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69萬億元,增長31.1%,遠高于同期1.9%的全國外貿增速;今年前5個月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 7000 億元,增長36.9%,明顯高于同期貿易貨物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8.2%的幅度。目前我國有超過60萬家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超1500家,海外倉數量超1900個。從發展海外倉到倉儲、揀貨打包、派送、收款、客服與退貨處理,跨境電商平臺和獨立站獲得較強的技術和物流支持,推動海外倉布局,也為中小微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拓展了渠道、提供了支持。
中國跨境電商活力澎湃、強勢崛起,2018年就已成為全球B2C跨境電商出口第一大經濟體,后疫情時代更煥發出澎湃動能,充分展現了黨中央培育新業態、壯大新經濟、發展新模式的戰略遠瞻。著眼于危機中尋新機、變局中開新局,堅定不移推進改革、促進創新,出臺一系列跨境電商領域的支持性政策,規范和引導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方向,創設便利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無疑是我國電商異軍突起、呈現穩定快速發展態勢的重要經驗。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我國外貿迎難而上、實現長足發展的關鍵一招。當前,疫苗在全球接種范圍擴大,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外部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給中國外貿持續回暖帶來新的機遇。這就要求我們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強化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更好發揮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優勢,進一步鞏固外貿穩增長良好態勢,同時為加快全球經濟貿易復蘇步伐注入動力。
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支持運用新技術新工具賦能外貿發展,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試點范圍,培育一批優秀海外倉企業,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完善覆蓋全球的海外倉網絡,提高海外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用活用好政策,持續放大改革紅利,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不僅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外貿外資穩定增長內生動力,而且有助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格局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秦仲)
責任編輯:趙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