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訊(記者王育民)9月3日,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曹妃甸片區在全國首次啟用“關銀一KEY通”海關電子口岸卡,將本需在石家莊辦理的業務下放到曹妃甸片區,是“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外貿企業通關更便利”的又一金融制度創新實踐。
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曹妃甸片區以打造東北亞經濟合作引領區、臨港經濟創新示范區為目標,聚焦功能定位,堅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力發展優勢產業,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成立兩年來,累計新增市場主體3365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96家,實現進出口額485.06億元。
創新政務服務模式,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曹妃甸片區積極施行政務服務全領域無差別“一窗受理”改革,通過推行政務服務大廳“收件業務外包模式”“零成本零收費”等先進做法,在全省首創政務領域無差別“一窗受理、分類審批、一窗出件”新模式,行政審批的辦理時間大大縮短,開辦成本、服務費用大大減少。目前,該片區的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1個工作日,“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91.5%,政務服務大廳周結件量達600件至800件。
作為河北自貿試驗區唯一的沿海片區,曹妃甸片區依托自身沿海優勢,加速推進港口由集疏中心向分撥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服務中心轉變。為讓通關服務更為高效,該片區不斷推動航運管理機制、通關制度等方面的創新。曹妃甸海事局圍繞自貿試驗區航運便利化,出臺了10條相關服務舉措,通過實施海事靜態業務“兩集兩同”辦理新模式,行政審批辦理時間縮短30%以上;實施海事集約登輪檢查機制,實現一站式登輪檢查;實施“四合一”并聯辦理船舶證書制度,辦結時間縮短9天;“大數據+”船舶交通智能服務系統的應用,使單船備車等待時間減少15分鐘以上。
為讓貿易開展更為便利,中國銀行曹妃甸分行推出基于保稅貨權轉移項下的收匯新模式。在該模式下,企業可依據企業貿易合同、倉儲合同、貨權轉移通知先行辦理保稅貨物轉讓收匯業務,待貨物實際出區后再補交海關“單一窗口平臺”提供的保稅核注清單,這在滿足金融機構結算需求的基礎上,有效節約了企業運營成本和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了貿易便利度,有力拓展了企業國際業務范圍。
下一步,曹妃甸片區將繼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立足區位優勢與產業特點,積極開展鋼鐵全產業鏈綠色創新研究,推動設立曹妃甸片區聯動創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