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金融業擴大開放,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不斷增強。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日前舉辦的2021年大商所企業風險管理計劃上半年項目展示交流會上,太原鋼鐵集團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期貨業務部期貨交易員王育文,分享了該公司在鐵礦石期貨交易方面的風險管理之道。
據了解,太原鋼鐵集團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1986年成立,是太鋼集團國際化窗口和實施國際化戰略主要載體,圍繞鋼鐵主業、鎳鉻、鐵礦石、原燃料產品進出口以及冶金成套設備的進出口開展對內保供和對外貿易業務。
“2018年以來公司建立套期保值風險管理體系,與期貨的結緣并不是一帆風順,參與過程中,以有色板塊為基礎,基本圍繞專業化對標,深化過程管控,形成現在內部控制的基本體系。”王育文說,“公司自接手鐵礦石銷售業務以后,就沖著套期保值基差交易的方向努力,套期保值要形成非常完整的一整套體系,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以不相容崗位分離制衡為核心,設置獨立風險管理、期貨交易、財務核算等崗位,嚴格執行前中后臺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在風險管理方面設置非常嚴苛的標準。其次,我們設定套期保值業務邊界,明確運行范圍的邊界就是風險管控,制度中設定的所有定性和定量紅線絕對不能碰。還一直跟蹤風控動態指標,對資金使用率和期貨、現貨對沖之后止損預警線進行逐日精確控制。”
王育文介紹說,所有套期保值和基差交易是以最新的套期會計為準繩,設置了非常細致的逐單匹配信息系統,使用公允價值核定方法,通過嚴格期現匹配核算,將套期工具產生的盈虧和現貨直接全部計入整體的盈虧里,這樣就避免期貨大贏大虧對公司財務賬目產生巨大影響,滿足期貨所有監管部門的合規要求,真正實現套期保值盈虧的合并計算。
為什么一定強調以會計準則為準繩呢?“因為對于國有企業參與套期保值而言,后續的審計、監管風險可能更高一些,用最終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會計方法來記賬之后,所有期貨操作和現貨操作都能經得起考驗。這套方法以信息化為支撐,通過信息化手段管住人、看住事,把所有在套期保值中的經驗固化到系統流程中,真正實現所有數據透明,期現匹配關系清晰,全程可追溯,包括期貨保證金在線監控,風險動態預警,實現套期保值業務全閉環管理。”王育文說。
在王育文看來,現貨企業參與套期保值是非常慎重的事情,公司經過多年套期保值系統建設,基本形成聚焦敞口,現貨驅動,期現匹配,精準核算,監控預警成熟的套期保值風險管理模式,基本實現所有套期保值信息相應共享,包括現貨、期貨、財務、風控,也實現基層的操作信息和管理層信息及時互通,隨時都能出具報表,實現風險全面管控。“希望企業參與套期保值的時候,更注重基礎和底層管理,把套期保值當做價格風險的防控工具,而不是投機工具。這是我們的初衷,也是我們始終堅持的原則。”王育文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