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順義區的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一張黑色的長方形會議桌占據著會議室里最為主要的位置。如果不經主人介紹,外來者可能很少會留意到桌面上那些坑坑洼洼的細小磨損。然而,正是這張看似不起眼的會議桌,卻因為曾經的獨特經歷,成為了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的有力見證。
2007年,潘英麟通過應聘成為嘉里大通北京分公司的一員。作為國內最早從事物流倉儲、配送和國際貨代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報關服務一直是嘉里大通的重要業務。然而,在彼時,要想完成從申報到結關的全部流程卻并非易事。
那時候,全國海關還沒有推行無紙化辦公,報關要去與口岸對應的報關大廳辦理。然而,窗口的數量與旺盛的需求相比,缺口實在不小。“因為口岸不同,報關員每天都要穿梭在不同的海關辦事大廳之間。現場報關的場面與在醫院排隊掛號差不多。我們每個月完成的報關量都有數千票,報關單都是用夾子夾好再裝在筐里遞到窗口。報關員們就在大廳里各自尋找自己的‘戰位’。為了方便給報關單蓋章,窗臺因為較高往往是最受歡迎的戰場。如果搶不到窗臺,凳子、箱子都是很好的備選。如果什么都搶不到,有的報關員干脆趴在地上……后來,我們公司因為報關量較大,就索性買了一張桌子搬到辦事大廳,用鏈子鎖起來,怕被別人搬走。這些印記和磨損就是那時候蓋章磕出來的。”潘英麟告訴記者,由于排隊人員多、手續復雜,完成一票業務的報關,就算安排專人,在當時最快也要兩三天的時間。
2012年,“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試點在位于中國南方的廣州市正式啟動。此后幾年,這一模式在全國得到進一步推廣。
同樣是在2012年,海關總署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海關試點開展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北京海關由此成為當時全國唯一一家空運進口通關無紙化試點的海關。嘉里大通則成為北京海關首批簽約無紙化通關的企業之一。
如今,潘英麟已經成為嘉里大通物流北京分公司的關務檢務部副經理。在行業里摸爬滾打了近20年的他,在北京親身經歷了報關工作從有紙到無紙,再到“三個一”、兩步申報、“單一窗口”等多項企業便利化改革。
“事實上,近年來,各級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努力始終沒有停歇。”潘英麟告訴記者,“國家出臺便利化改革措施之前,都會積極聽取企業意見。很多政策,從制定之初企業就已經參與其中。以‘單一窗口’為例,政府部門的網站設計師親自來到公司向我們征求意見。當我提出,原有的頁面設計方案與報關單據存在數據填寫位置不一致的問題時,設計師及時做了修改,并根據我們的建議增加了頁面的部分功能。”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潘英麟幾乎每個月都要至少參加一次有關營商環境的相關會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這些會議頻率有所減少,有些則改在網上。但是,會議的效果并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北京市商務局在其中做了很多工作。他們會邀請其他政府部門的負責人——有些甚至是天津、河北等地的政府部門——現場協調和解決企業提出的現實問題。有些時候,會議才剛剛結束,企業反映的問題就已經得到了解決。這樣的務實態度,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潘英麟說。
前不久,《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優化營商環境規劃》正式印發。該《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的356項改革任務。據悉,這也是北京市首次編制5年營商環境專項規劃,在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為首例,充分展現了北京市全力以赴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決心和行動。而從全國來看,各地優化營商環境的行動也在掀起新一輪的高潮。
就在記者采訪的當天,僅僅一個小時的時間,潘英麟手機里就積攢了近百條的未讀信息。其中,大部分都來自于企業與海關工作人員共在的一個工作群。“過去,在報關過程中遇到問題,企業要找海關的工作人員就必須通過電話。打的人多了,排隊總是難免的。如今,大家有問題可以直接在群里溝通,方便又快捷。”
潘英麟又隨手為記者打開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頁面。隨機挑選出一票“不涉稅、不涉檢”的報關業務,頁面上的工作節點顯示,從申報到結關僅僅用了6分鐘的時間。“這6分鐘,大部分是報關員錄入的時間。審批基本實現了秒過。今年,‘單一窗口’又增加了報關單部分數據實時比對的功能。填寫時如出現錯誤,系統還會自動提醒。”潘英麟笑著告訴記者,“過去,因為要搬不少紙質材料去大廳窗口,報關員大都是男員工。而如今,體力活兒少了,女員工因為心細,會更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