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10月30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的講話提出,中國決定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11月1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致信新西蘭貿易與出口增長部部長奧康納,代表中方向DEPA保存方新西蘭正式提出申請加入DEPA。下一步,中方將按照DEPA有關程序,和各成員開展后續工作。一時間,DEPA成了經貿領域的熱詞,引起各方的討論和關注。
按照“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的宣示和一貫堅持多邊主義的立場來看,中國加入DEPA并非意料之外,而是情理之中。在加入RCEP、中韓自貿協定等19個自貿協定之后,今年又申請加入CPTPP,進而申請加入DEPA,表明我國的擴大開放,尤其是在簽署自貿協定方面,已經超越地理區域,深入到數字領域。這是我國以實際行動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的又一具體表現。
中國申請加入DEPA,與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相吻合。
不論是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將“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列為第五篇,還是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都體現了數字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入DEPA,既有助于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也有利于重組和利用全球要素資源,從而賦能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進程。
近年來,我國的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在近年來的自貿協定談判、WTO多邊談判等國際經貿談判中,關于電子商務、數據跨境流動、本地存儲相關章節的分量和比重越來越大,越來越成為各方關注、討論的焦點。此時加入DEPA,有助于為我國后續進行自貿協定談判、參與WTO改革、推動數字“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借鑒,從而提高我國在全球數字經濟規則制定上的話語權。
對于DEPA而言,中國的加入可以壯大其數字經濟發展的規模和力量。
DEPA成立的初衷主要有三:一是新加坡、智利、新西蘭等創始國家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問題;二是這些國家寄希望于加強數字貿易領域的合作、探索數字貿易新領域等措施,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走出疫情下經濟衰退的陰影;三是反映出這些創始國家不甘受數字貿易大國擺布,又希望以該平臺模塊化、開放型的特性,吸引數字貿易大國加入,從而保持與數字貿易大國的合作關系。這些初衷,恰恰與我國的一些訴求是重合的。
無論是作為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還是作為經濟體量大國,中國在包括DEPA在內的一些多邊機制平臺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否則這些平臺所追求的成果將大打折扣。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21年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顯示,2020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2.6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3.0%,占GDP比重為43.7%。從規模來看,中國數字經濟規模近5.4萬億美元,在美國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長9.6%,增速位居全球第一位。
更重要的是,當下全球數字經濟規則比較滯后、不統一,這與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速度、規模、開放合作的理念都不匹配,各國都希望在全球數字經濟治理方面填補空白,獲得一定話語權。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作為全球首個數字經濟領域的協定,DEPA采用模塊化框架、關注政府間合作促進數字貿易發展、圍繞非約束原則建立共識等內容,為破解全球數字治理難題提供了新思路,將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格局產生重要影響。與此同時,中國近年來在規范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動作不斷,包括出臺數據安全法、加強平臺反壟斷等,都進一步規范了數據跨境流動,完善了平臺經濟發展規則體系,這為DEPA成員之間的交流互鑒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據媒體報道,除中國申請加入DEPA外,韓國已正式啟動加入DEPA程序,加拿大也對加入DEPA表示有興趣。雖然現在DEPA成員較少,但它符合全球經濟發展大趨勢、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受到其他國家歡迎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大。對中國而言,要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內外兼修,將申請加入DEPA作為新起點,升級一批自貿協定,率先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數字貿易領域的專項自貿協定談判,從而不斷擴大數字經濟朋友圈,為做大做強做優我國數字經濟提供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