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范圍內的產品流通,對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至關重要。這不僅符合中國的利益,同時也符合世界各國共同的利益。”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張冠彬在第四屆進博會期間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國際合作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珠海)投資環境推介會上說,在5G、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驅動下,中國的半導體市場增長空間依然非常廣闊。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的電子信息產業生產基地,也是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了8848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接近20%,是全球同期增速的4倍;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達3500億美元、出口額超過了1100億美元,集成電路是中國第一大單類貿易產品。其中進口占全球集成電路貿易總額的近1/3,這為國際眾多的半導體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舞臺。
目前,廣東省是我國信息產業的第一大省,在消費電子、通信、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等領域擁有國內最大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的應用市場,需求份額占全國30%以上,集成電路進口額也占全國的40%左右,基本形成了以廣州、深圳、珠海為核心,帶動佛山、東莞、中山、惠州等地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
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馬樺介紹說,當前廣東的制造業發展正在由傳統的制造業向高端的智能制造業加快轉型,正在加快構建具有更強競爭力和自主性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廣東省將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為契機,深入實施為半導體產業發展服務的積極進口政策,擴大行業先進產品和服務的進口,高起點地建設一些消費電子、通信、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等先進制造業的集群。
“2020年,珠海集成電路產業的總體規模接近100億元,其中集成電路的設計達到86.5億元,同比增長28%,在全國位居第九,珠三角地區位于第二。”珠海市商務局局長沈巖在向企業介紹珠海營商環境時,提到了珠海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發展現狀,“珠海在集成電路發展方面早就做了相應的工作。早在2004年,珠海就通過全額財政的支持設立了南方集成電路服務設計中心,為企業提供低成本的EDA設計服務。”
與此同時,珠海市在集成電路發展方面也積累了一批優質的企業,包括全志科技、杰理科技、艾派克、英諾賽科、越亞半導體等行業內知名企業。
沈巖介紹說,為了進一步強化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布局,珠海市政府還設立了1000億元的國資產業投資基金。目前,該基金投資了337個項目,累計投資474億元。此外,廣東省還設立了1000億元的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投資基金,重點用于大灣區橫琴和前海這兩個區域,通過雙幣種的優勢推動這兩個區域高科技產業的聚集和發展。
“目前,疫情給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帶來了斷裂風險,由于半導體行業在歐美和亞洲國家高度分工,局部疫情導致的缺芯問題已對汽車、電子等下游行業的生產出貨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張鈺晶說,中國是制造業大國、貿易大國,更是半導體行業重要的生產基地和巨大的消費市場,維護和保持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直接關系到行業企業的發展利益。
本次論壇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與珠海市商務局共同主辦,邀請了超威半導體(AMD)、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集團、高通(Qualcomm)公司、尼康(Nikon)株式會社、ScaleFlux技術、格力電器、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中興通訊等半導體行業國際國內主營企業高管就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與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展開交流。益普索、英特爾、英偉達、蘇美達等60余家企業的120余名代表現場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