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五個廊坊”、爭當“三個排頭兵”,廊坊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協同發展持續發力 經濟動能持續增強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外貿進出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量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余額存貸比均居全省第1位;全市3歲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覆蓋率達97.85%,保持全省領先
三河市投資建設的燕潮大橋通車后,實現了15分鐘跨潮白河進京入冀。 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外貿進出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量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余額存貸比均居全省第1位;全市3歲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覆蓋率達97.85%,保持全省領先……在1月23日開幕的廊坊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該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項項亮眼成績,讓“備受鼓舞”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口中的高頻熱詞。
2021年,廊坊市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強勢開啟全面建設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品質廊坊“五個廊坊”,爭當河北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京津冀協同發展排頭兵、全省高質量發展排頭兵“三個排頭兵”新征程,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打造“四大板塊”,協同發展不斷拓展
簽約總投資877億元的北京合作項目82個,中冶總部基地、華海云谷云計算數據中心、國家京劇院文旅融合產業化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京唐鐵路、平谷線、4條跨界公路等交通一體化標志性工程建設全面提速,北運河廊坊段與北京段同步旅游通航……去年以來,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步入快車道。
2021年,廊坊市科學確定北三縣“4+1”(高端服務、文化旅游、科創服務、現代制造和生態支撐)總體功能定位和“232”(高端服務、文化旅游2個創新融合型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健康、都市農業2個支撐型產業)產業定位,進一步明晰了“科創燕郊、智造三河、商務大廠、文旅香河”縣域經濟定位。制定出臺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若干措施和實施方案,以及北三縣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四統一”清單,更加精準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設立10個工作專班,推動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對接合作邁出更大步伐。
在“兩會”現場,“京冿冀協同發展”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堅持把打造北三縣、臨空經濟區、中心城市、南三縣“四大板塊”作為戰略選擇,廊坊市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
歲末年初,走進廊坊臨空經濟區,高樓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達,部分工地仍在緊張施工,一座新城雛形初現。
2021年,廊坊臨空經濟區科學確定五大產業功能分區和起步區、啟動區實施范圍,成功發行88億元專項債券,爭取500億元中長期貸款授信,啟動搭建100億元規模的產業基金和建設基金,為大開發、大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圓滿實現實施300億元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資、實施300億元產業項目投資、完成300萬平方米臨空家園回遷房封頂、完成3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個300”年度任務,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4億元、增長19.5%,引爆點、增長極作用日益凸顯。圍繞構建“1+2+3”(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智能裝備、生命健康,航空科技創新、航空物流、高端服務業)產業體系,精準開展全球招商,簽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55個,國藥集團、華芯無限航空等一批臨空指向性強、航空關聯度高的優質項目落地建設。津興鐵路、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以及域內城市路網、醫院學校等公服設施前期和建設工作加快推進,一座現代化、智慧型產業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不斷提升中心城市板塊能級,廊坊市積極推進主城區擴容提質,廊坊開發區東部新區啟動開發,龍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開工建設,以龍河高新區為核心的南部新城加速崛起。2021年,廊坊市完成城市道路建設8條,整治城市易積水區30個,改善了城市擁堵和內澇問題;光明道上跨鐵路橋具備通車條件,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持續鞏固,新型智慧城市啟動建設。永清縣城市客廳加快建設,固安縣獲評年度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縣。
京雄、京德、榮烏新線一期3條高速(廊坊段)及1條與雄安新區跨界公路建成通車,京雄機場快線(R1線)順利推進;白洋淀流域生態治理穩步實施,雄安郊野公園廊坊園開園運營,白溝河治理工程(固安段)進展順利;知名企業和優勢產能積極融入雄安建設,形成“雄安質量、廊坊貢獻”的良好局面…………南三縣借勢雄安新區聯動發展全面提速。
工人在瑞立美聯制動技術(廊坊)有限公司車間內分揀活塞。 河北日報通訊員賈珺攝
實施“四大行動”,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大力開展民營經濟‘二次創業’三年行動,全面落實減稅降費、助企紓困等系列政策,加速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這些措施為文安汽車零部件、人造板材等行業注入了強大動能。”1月23日,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廊坊市人大代表、文安縣興隆宮鎮小郭莊村退役軍人張雷表示,作為一名扎根廊坊的民營企業負責人,他對未來信心滿滿,企業已經做好了借勢騰飛的準備。
2021年5月28日,廊坊市出臺《全市民營經濟“二次創業”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全面啟動民營經濟“二次創業”行動,開展精準包聯服務月等十大精準幫扶活動,落實應對疫情助企紓困系列政策,建立企業家早餐會等服務機制,幫助企業排憂解難。2021年,廊坊市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1家、國家“小巨人”企業10家,連續9次獲得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市稱號,三河市、香河縣、文安縣、霸州市進入全省10強。
穩步實施開發區“雙倍增”行動,廊坊市成立開發區工作專班,出臺加快開發區創新發展提升能級的若干措施,強力推進“騰籠換鳥”、優化整合等重點工作,開發區“二次創業”由破題開路進入實質推進階段。2021年,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營業收入、稅收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分別居全省第5位、第3位、第5位,開發區能級水平進一步提升。
扎實推進產業項目“倍增”行動,廊坊市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抓手,2021年,全市在談、簽約、新開工、省市重點項目分別達到920個、593個、326個和339個,在2020年基礎上均實現翻番,省市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達到141.6%,計劃開工項目全部開工。舉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4次,開工項目380個、總投資1932.3億元,華大基因、益海嘉里中央廚房等一批高質量項目開工建設。
大項目招商行動成果豐碩。該市制定2021年精準招商行動方案,組織開展“北京招商月”等系列招商活動,全年共舉辦大型招商推進會55次、各類招商活動1137次,簽約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802個,在談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330個,進一步充實了項目梯隊,增強了發展后勁。
優化“四個環境”,承載能力全面提升
“真沒想到這么快,審批效率這么高!”近日,廊坊市對口援疆項目新疆特色馕店的工作人員馬增玉,來到廊坊市行政審批局辦理開業相關手續,僅用1天時間,就完成了企業開辦所有的事項。
一年來,堅持把優化“四個環境”作為重要支撐,廊坊市域綜合承載能力全面提升。
營商環境優化取得新變化。廊坊市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專項行動,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企業開辦時間保持全省領先,“證照分離”改革全面推開,政務服務事項全流程網辦率達到100%,453項高頻便民事項、70項涉企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與北京城市副中心“跨區域通辦”,市場主體達到53萬戶、增長10.1%。國有企業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市級經營性國有資產實現集中統一監管。
2021年,榮萬家、同飛股份、志晟信息分別在港交所主板、深交所創業板、北交所成功上市。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9746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12家,新備案省級“星創天地”、新增省級研發機構數量分別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平均分、A類縣(市)占比均居全省第1位,在全省唯一消除C類縣(市)。燕郊高新區新型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產業集群被科技部確定為全省唯一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
開放環境提升取得新突破。2021年,廊坊自貿區注冊企業1181家,“四大機制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樣板”入選全國自貿區最佳實踐案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一期正式封關驗收。廊坊綜保區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完成66.4萬單,占全省70%以上。“5·18”經洽會線上線下融合辦會模式圓滿成功,簽約項目數量、資金規模均居全省第一。成功舉辦首屆“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
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新成效。2021年,廊坊市深入開展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重點工作,PM2.5年均濃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優良天數達到264天,同比增加12天,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8條重點河流9個斷面水質全部達到省考核標準,3條河流獲省“秀美河湖”稱號,農村黑臭水體保持動態清零,深淺層地下水位實現雙回升。全年營造林17.1萬畝,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固安縣榮獲省級森林城市稱號。
城鄉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2021年,全市改造老舊小區164個,棚戶區改造新開工5881套,基本建成2670套,市縣建成區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完成,南水北調受水區農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換實現全覆蓋。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8928元,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啟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行動,改造農村廁所4.7萬座,城鄉面貌和承載能力全面提升。
近日,市民在廊坊市區九天花卉市場選購鮮花。 河北日報通訊員賈珺攝
堅守“兩個底線”,人民安康社會安定
全市有2105個小區建成智慧安防小區;新增養老機構床位800張,建成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88個;新改建農村公路346公里,構建起普惠公平的農村公路基礎服務網絡……截至2021年11月底,廊坊市20項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財政全年用于民生支出達到517.4億元。
2021年,堅守民生和安全底線,廊坊市用心用情辦實事、惠民生,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社會保障水平加快提升。2021年,廊坊市新增城鎮就業6.3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增長131.9元,全市基本醫保人數增加53.8萬人,參保總人數再創新高,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國家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任務全面完成。社區養老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超額完成省定任務。
公共服務能力持續增強。2021年,廊坊市完成中小學、幼兒園新改擴建工程56所,增加學位2.39萬個。義務教育學校“雙減”工作穩步開展,課后服務實現全覆蓋。扎實推進健康廊坊15個專項行動,廊坊市人民醫院遷建項目開工建設。積極引進北京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北京實驗學校和北京潞河中學三河校區揭牌投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大廠校區全面開工,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一期即將建成投用。成功舉辦文旅產業發展大會、全民運動會、冰雪運動會等活動,文體事業蓬勃發展。
平安廊坊建設成效顯著。2021年,廊坊市被評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再次捧回平安建設最高獎項“長安杯”,香河縣被評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去年以來,廊坊市深入開展“鑄平安、保穩定、促和諧,迎接建黨100周年”百日行動,扎實推進安全生產、食藥安全、信訪穩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底線工作,圓滿完成建黨100周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等重要節點、重大活動安保維穩任務,為拱衛首都安全持續作出廊坊貢獻。(河北日報記者周禹佳)